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②
以三个导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刘 宇 方凤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等系列重要指示,为学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已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阶段的思政课建设,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持续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问题导向为起点

    坚持问题导向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和有效资源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实质上是为了推动思政课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是资源转化问题。“大思政课”建设涉及多元主体、多种资源,需要坚持以系统思维、开放观念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如何将社会教育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政课资源,如何增强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三是师资队伍问题。建设好“大思政课”,必须在师资队伍上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但有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能力素质有待加强,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四是实践教学问题。教学层面理论联系实际程度不强、实践导向不够,往往会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实践育人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更制约了思政课的建设成效。

    五是课程体系问题。“大思政课”要构建纵横贯联的大课程体系,亟须以整体性思维、递进性思维、协同性思维打破大中小学段思政课之间存在的现实梗阻,深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此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有差距,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需要重点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大思政课”的提出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切入点,也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起点,因此“大思政课”建设要自觉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指向和要求,抓住突出问题,持续精准发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以目标导向为根本点

    坚持目标导向是指明确“大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育人”方面的作用,稳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思政课的社会延伸,“大思政课”建设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延展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就必须深刻把握目标内涵,以实现目标为方向,在拓展思政课大视野、涵养思政课大情怀和构建思政课大格局中,准确把握“事、时、势”,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是拓展思政课大视野。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贯通古今中外的大视野,拥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面向学生需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社会生活中讲思政课,推进教学“供给侧”改革。

    二是涵养思政课大情怀。思政课是固本铸魂的课程,思政课教师也要心有大情怀。大情怀不仅表现在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还表现在思政课教师要坚守育人的初衷,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三是构建思政课大格局。“大思政课”建设要立足于“两个大局”,直面时代要求,回答时代之问,着眼于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大思政课”建设之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共22条举措,主要围绕突出主渠道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加强队伍建设、拓展工作格局五个方面部署展开工作,细化分解相关建设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举措,做到按步骤进行、分阶段实施,推动工作落实。

    以效果导向为落脚点

    坚持效果导向是指强化以实绩为评价标准的导向,以工作成效为标准,用实际效果接受检验、评判工作。为了有效提升和保障“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学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大思政课”建设要确立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可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二是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以效果导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善用社会评价,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内容合理和评价方式高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分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总结反思“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提高“大思政课”建设质量。“大思政课”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应围绕痛点、难点问题,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四是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大思政课”建设的效果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认同感是否增强、获得感是否增加以及是否可以“以知促行”。因此,“大思政课”建设要观照学生的全面发展,革除思政课重“知”轻“行”的弊病,推动知行耦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体三面, 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三者应该有机统一、协同联动、互为促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必须坚持这三大导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进高质量课堂建设。

    〔作者分别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