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我刚到广东珠海时,曾写下一份心愿清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套自己的房子、一个可爱的孩子,出版一本专著,接受一次电台或电视台采访,去一趟西藏、新疆,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每年,看着发黄的笔记本,有过笃定,有过惊喜,有过慌张,有过茫然,然而当心愿一个一个实现时,我不禁有一种人在旅途、行在路上的感慨。 在已经实现的心愿清单中,出版第一本教学专著最令我印象深刻,而这缘于一次全市性的公开课。那是1999年,我参加了一个小学语文低年级资源库建设项目,最终该项目获得广东省电教馆评比一等奖。 资源库建起来了就要用,在推广过程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任务是运用其中的资源面向全市上展示课。为了呈现资源库的全面与实用,我上了一个完整课例《比尾巴》,共2课时。当时,许多教师惊诧于与课程同步的丰富资源以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但只有我知道,公开课中写字教学环节上得非常辛苦,虽然课堂上每一个汉字的书写指导很到位,但整体效率比较低,呆板不灵动。 此后,如何轻松高效进行写字教学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只要教语文就会有写字指导,避不开就突破它。为此,我研究了大量课例,翻阅了许多相关文章,可惜当时普遍对写字教学不重视,相关资料也比较少,导致进展缓慢。 一次,在写字临帖的过程中,字帖里偶尔出现的一两句口诀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尝试在课堂上用简单易懂的小口诀总结笔画或写字规律,没想到学生很喜欢,我说一句,他们跟一句,像吟诗一样。 以基本笔画“丿”为例。怎么写好一撇?“撇像扫把尾巴尖”“斜顿向左稍用力,中间饱满快出尖”。我一边念口诀一边示范,学生一边念口诀一边模仿,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口诀的意义,又以口诀指引反复练习,几次练下来,这个“丿”就写得稳当又富有意趣了。不到一年时间,学生就能给生字编上几句口诀了,这让我颇有成就感。 2008年,珠海市香洲区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志君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困难——总是无法在2课时完成一篇课文教学,让我给全区教师上示范课,要用2课时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并当堂检测。当时,我没有特意选课,而是跟着进度上了二年级的《动手做做看》。课上得非常成功,有趣高效的课堂至今让许多教师印象深刻。同时,余老师发现了写字教学中口诀运用的亮点,鼓励我朝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并在当年全区的课题指南里拟了一个题目《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写字口诀开发与应用研究》供参考。 于是,担任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我开始带着课题组成员和工作室学员一起研究,从如何创编写字口诀到如何运用口诀进行写字教学,逐步深入,最终形成了“一观二找三结四仿五评”五步写字教学法。这个研究不仅让课题组成员快速成长,成果也在香洲区广为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洲区语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只要涉及写字教学,都会找我一起设计写字环节、编创写字口诀。 找我帮忙的教师越来越多,我不禁萌生了出书的念头,想着能给更多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可是,写书哪有那么容易,我当时越写越慢,常常停下来问自己:这本书给谁看,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收获? 在一次次追问中,我开始反思:汉字那么多,常用的就有2500多个,我不可能全部编完,因此这本书应该不仅是给教师提供直接使用的写字口诀,更重要的是分享创编写字口诀的方法,以及有效开展写字教学的“法宝”。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编出属于自己的写字口诀,这样哪怕离开了教师,学生一样能把字写漂亮。例如“木”字,编成“横短竖长字儿长,撇捺舒展不落地”,不错;编成“木字长得较苗条,撇捺舒展像翅膀”,也很好。还可以怎么编呢?不妨把主动权抛给学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出现,不同的口诀体现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思维活跃了,语言发展了,学生自然就笔下“生花”了。如此,教学和学习就变成了创造,充满乐趣。 2016年2月,《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写字口诀》终于出版了,许多年轻教师争相购买,一度还卖断了货,实在让人意外。捧起散发着幽幽墨香的新书,我看了又看,心愿达成,满心欢喜。 (作者系特级教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