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五育行动
校园风景会“吟诗”
余 君 崔巍青

    诗教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诗教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学生视野。在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灵溪校区,教师精心创设了诗教项目式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读诗、写诗,还将诗歌与其他学科融合,促进学生阐释、复现、运用、创作诗歌。这一过程丰富了诗教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春日的校园里,一花一木皆可入诗。学生在其间徜徉,开展种植活动,观察植物的变化,聆听春天自然的呼唤。他们用读诗、唱诗、作诗、画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用自己创作的诗歌装点校园,营造出“春诗庭院”“春诗草坪”“春诗教室”“春诗树展”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诗景”。通过“春诗课程”,学校构建了一个特色的“诗意学习场”。

    春诗庭院 观春入诗

    在诗意学习场中,学生欣赏校园春景后,由教师带领读“春诗”,解构春诗的创作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拟人、比喻、联想等手法,将自己所见所感用诗歌形式表达出来,并将这些春诗与春景绘画结合,呈现在画纸、雨伞、风铃等物品上。

    选择春光明媚的日子,教师带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装点在学校的各个庭院,并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曲调唱出自己创作的春诗。学生既是诗歌的创作者,又是欣赏者。在诗与美的浸润下,学生的创作与鉴赏水平自然提升。

    春诗草坪 观草入诗

    在“观春入诗”的基础上,教师以“诗歌装扮学校草坪”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草坪特有的三叶草。学生搜集写春草的儿童诗,开展春草诗鉴赏活动,并从外形、品质、寓意、期盼等视角创作儿童诗。学生将作品写在小石头、小夜灯上,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这些物品放置在草坪上。无论白天或夜晚,草坪上都“生长”着诗歌,学生在草坪上玩耍时可以读读这些三叶草诗,自然“诗根深种”。

    春诗教室 观花入诗

    “春诗课程”与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种植课程相结合。在学生种植春花时,教师以“用花和诗歌装扮教室”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观察班级种植的各种春花,搜集写春花的儿童诗。在鉴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成长记录法、故事联想法、拟人法等不同的诗歌表达方式写写自己班级种的春花,再用采撷来的春花开展创意插花活动,并将自己的诗歌配在插花作品中。种植、观察、诗歌创作、艺术实践就这样自然融合,形成了一间充满了花和诗的教室。身处这样的教室,学生每时每刻都用诗的方式品味生活、创造生活的情趣和格调,真正用诗歌浸润生命。

    春诗树展 观树入诗

    树木是学生的伙伴。在“春诗课程”中,教师以“用诗牌装点树木朋友”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搜集、品读描写树的儿童诗,观察校园的树木,为自己的树木朋友写诗,并绘制出个性化的“树诗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选择校园的一棵树木作为自己班级的“树诗展台”,将自己创作的“树诗牌”悬挂其上。有了诗歌作装饰,校园的树木魅力倍增,围在树下读诗的学生络绎不绝。通过诗歌,学生与树木建立起独特而亲密的情感连接。

    诗入春游 春游成诗

    教师组织学生带上“写春诗”的本领去春游,在游玩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合性诗歌活动,如现场拼贴春诗比赛、小组合作现场手绘春诗风筝和春诗团扇、草地芳草诗会、唱诗联欢会等。利用“观察—写诗—融合展示”的项目式学习路径,教师将诗教融入春游。融合了诗意的春游又激发了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用诗的语言描绘大自然和生活,让诗成为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常用方式。

    诗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诗。学生用诗歌装点校园的过程就是多学科融合的过程,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让诗歌教学超脱了死板的“一读二背三仿写”,让生活诗意化,让诗歌生活化,用诗歌浸润学生的童年,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诗意盎然的人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灵溪校区)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