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这座红色之城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了帮助学生追寻毛泽东的革命足迹,了解毛泽东经历的苦难和辉煌,学习毛泽东战胜危机、走出逆境的人生智慧,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开发了“遵义春晓”这一红色课程,希望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成就个人梦想,延续奋斗的信念和希望。
课程开发:彰显红色课程的特质
“遵义春晓”以历史上的遵义会议为背景,讲述毛泽东经历“三落三起”的政治沉浮。课程内容由毛泽东的“三落三起”、苦难辉煌、成功崛起、精神丰碑4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分别由两个活动环节构成。这些活动环节,有的是阅读相关史料,有的是观看《红色摇篮》《伟大的转折》等影视片段,有的是欣赏《菩萨蛮·大柏地》《东方红》等诗词、歌曲内容,有的是讨论“‘三落’给毛泽东带来的冲击和压力”“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等具体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由“真实性、权威性、可读性”的阅读史料、“可视化、情境化、探究化”的音像视频、“思辨性、哲理性、启迪性”的讨论问题、“情境式、案例式、探究式、赏析式”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元素构成,不仅充分彰显了红色课程的特质,而且让学生体验真切、感悟深刻。
课程充分挖掘和汲取了红色营养,采用主题化方式,以学科内容为主导,以跨学科内容为支撑,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体现课程活动化、体验化、综合化的实践特征。课程形态包括:课程解说—课程设计—典型课例录像—课件设计—其他课程资源整理;开发流程包括:素材概览—主题提炼—活动设计—流程归纳;课程活动架构包括:主题确定—素材选择—活动设计—主题深化;课程适用技巧包括:主题集中—主题挖掘—主题展示—主题总结。此外,课程开发还遵循了4个基本原则:聚焦综合德育,落地立德树人;聚焦校情学情,落地适性育人;聚焦情境拓展,落地实践育人;聚焦资源开发,落地统整育人。
课程实施:突出红色课程的特点
“遵义春晓”体现了红色课程的5个特点:
一是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遵义春晓”引导学生接受初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让学生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精神健康充实、政治取向坚定正确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政治认同、磨砺坚强意志、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人生升华。
二是具有清晰的教学过程。“遵义春晓”由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三部分组成:新课导入由“简短视频+教师导语+问题设置+流程过渡”4个环节构成,重点落脚到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对毛泽东个人命运的重大政治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遵义破晓”的深刻内涵;新课教学综合采用“文字+视频、文字+图片、视频+文字+图片”等教学形式,以“问题设计+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述课程的主题内容;新课小结由教师高度提升“遵义春晓”教学主题,寄语学生成就个人梦想,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是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遵义春晓”使用了《红色摇篮》《伟大的转折》《国家记忆》等影视资料,参考了一系列文献史料,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情境中,深切体悟中国革命事业的艰辛和曲折,深刻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信念和人生智慧。
四是具有系统的实施方案。“遵义春晓”是一堂时代性和政论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探究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红色课程,因而特意选在每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这一天开展。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分段实施的方式:初中学生在录播教室、高中学生在报告厅,所有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部分家长代表一同参加,整个教学过程全程录像并在线分享、推送宣传。
五是具有真实的活动反思。在学校层面,对于“遵义春晓”的反思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明确具体、课堂教学清晰规范、课程资源可鉴可用、实施方案创新可行等,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红色课程对教学精细化和课程实践化的要求。
课程评价:体现红色课程的要素
“遵义春晓”的课程评价体现出价值性与引导性、过程性与发展性、个性化与多样化并重的特点。
第一, 评价体现价值性与引导性。无论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要对学生各环节参与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进行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政治认同。
第二, 评价体现过程性与发展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史料的理解能力与把握程度、观看影视片段的情绪状态与情感投入、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状态与见解主张等,给予客观的激励性评价。
第三,评价体现个性化与多样化。在学完“遵义春晓”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对毛泽东的评价”中的观点,写出自己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并与老师、同学、家长分享交流。教师还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或办一份追寻毛泽东革命足迹的手抄报,或画一幅展现毛泽东革命精神的人物像,或写一篇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的课后感,然后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选。
建党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书写了一部部惊天动地的红色历史,讲述了一个个感天泣地的红色故事,谱写了一曲曲震天撼地的红色赞歌,成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红色资源。学校应上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培育好新时代的青少年,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核、精神实质、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打好人生的政治底色。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副校长。本文为2023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CJF23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