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课堂上播放着视频《总书记的一周》,北京小学红山分校教师于婷婷依托视频和图片,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学校考察、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学生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边用文字、图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着习爷爷的足迹以及他对少年儿童的殷殷嘱托……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样态,北京市教育学会5月16日在北京小学红山分校召开主题为“新时代 新思想 新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现场,北京小学红山分校教师于婷婷、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教师刘晓萌以低段《读本》中第五讲第二课《习近平爷爷对我们的期望》为例,北京小学红山分校教师侯亚婷、东城区史家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刘静以高段《读本》中第七讲《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为例,进行了同课异构的现场教学。4名教师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诠释了如何利用好《读本》,如何将《读本》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有效链接。 “《读本》下发后,教师对于怎么具体实施教学,可能非常困惑,也感觉挑战很大。”北京市教育学会执行秘书长贾美华说,“这次活动现场的课给教师做了一种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也带来3点启示,一是课堂教学要基于儿童生活逻辑,不论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读本》课,都要与儿童的生活有效链接,要使用身边活生生的素材;二是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这种零文本的阅读方式提取信息,通过教师发布的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抓取关键词,展现‘我的思考是什么—我的理由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这一思维过程和综合表达;三是要体现价值引导,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在学懂原文、弄通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挖掘、整理、统筹一节课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并创新性地使用《读本》。” 为了解决教师教《读本》、学生学《读本》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比如“由于《读本》没有配备教师指导用书和相关学习资源,教学材料比较匮乏”“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历史或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于《读本》中的内容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等,北京小学红山分校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研发了《读本》之《伴读手册》。学校依托党支部的领导,构建立体化思政课校本研究的运行机制;从问题、课例、课时等方面入手,找准课程实施切入点深研课堂,通过精心的设计编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研发驱动支撑点——书记校长重在把握研发方向,教学干部重在落实部署,党员教师重在示范支持;注重育人活动交汇点,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形成家校协同力,使《读本》教学在基层学校真正落到实处。随后,党支部书记、校长蔡京华以《“四点四力”为思政课赋能》为题介绍了《伴读手册》研发、使用的经验和做法。 对北京小学红山分校开展的《伴读手册》实践探索,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他代表学会提出三点要求:在推进《读本》研究过程中,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二是要注重实践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要加强学校、区级、省市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并不断提升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 《读本》作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陈海东表示,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实验区,将继续在教师专业培训上加力度,在课堂教学上挖深度,在评价上显维度,做好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开展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开展课堂观摩以学促教,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又作出重要指示,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通过现场观摩、研讨,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读本》使用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读本》的编写意图和价值导向,准确把握《读本》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切实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