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偶尔会遇到情绪易失控的孩子,他们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生理因素,也可能是缘于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和社交经历等。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自我调节的智慧,也需要来自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作为班主任,如何给予他们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
那是一个周五的早晨,我从二楼的走廊向班级走去,老远就看见一个小脑袋从后门探出头来,一看就是学生小臻,他总是自愿当大家的“哨兵”。可是今天,他堵住了我往教室前门的路,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塑料袋,红着脸说:“老师,我告诉外公你膝盖疼,外公要我给你这个药贴。”看着他激动的样子,在那个还有些料峭的早晨,我却无比温暖、感动。
此时,我眼前浮现出小臻刚转学过来时的情景。他是四年级时插班来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喜欢这所学校。没想到几天过后,他的表现让我大跌眼镜:他把前后左右桌全部招惹了,同学不断告状;上课不是怪叫,就是随意下座位;课下跟同学也玩不好,不会跳长绳就搞破坏,害得一个组都跳不成;想踢足球别人不让他加入就把球踢到校外去……
我只好把小臻的座位调到最后,然后找来家长该赔的赔、该道歉的道歉。他似乎“消停”了些,但没想到期中的时候又出事了:他在英语课上竟然推了老师,那歇斯底里的样子让人感觉无可救药;音乐老师批评他上课讲话,他怀恨在心,上完课后居然将音乐教室反锁,使得课间音乐老师出不去,下一节要上课的班级也进不来。学校调监控查出来他才承认,好不容易承认了又闹着要跳楼。这些行为让我这个班主任兼心理老师意识到,小臻不仅有行为偏差,而且有心理问题。
小小年纪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我在家访中了解到小臻家庭状况:奶奶宠溺、妹妹乖巧,但爸爸脾气急躁,每天与奶奶、妈妈吵架,打起孩子来没轻没重,妈妈抓学习又很严厉。于是,我与家庭中的关键人物——小臻的爸爸进行了一次详谈,了解到一些情况:孩子的交际能力差,不会交朋友;情绪特别容易激动,一激动就抓狂、吼叫;对我很信任,上次批评他之后,其实很努力地克制自己,尽量不与同学冲突。我建议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尝试换位思考,注意修复亲子关系,另外大人之间的冲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回到学校,我对小臻用访谈的方式进行个案辅导:一是直面探讨,剖析内心。小臻坦言,他想与同学一起玩却不受欢迎,想符合爸爸的期待做得像妹妹一样乖,却总是做不到。二是诚恳地问他:“老师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小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他的眼神充满感激,知道老师愿意帮他。三是对核心问题运用“面质”技术。这次跟小臻谈话时,我让他的妈妈也在一起,我问小臻:“自己做错了,就要去跳楼吗?当时是怎么想的?”他说感觉爸爸妈妈不会要他了,唐老师也不会要他了。我郑重地告诉他:“人都会犯错,只要改了就是好的。如果我一直当班主任,每六年教一个班级,一辈子大概会教300多个学生,你就是我生命的三百分之一,你对我来说很重要。”他认真地看向我,我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继续问他:“你是爸爸妈妈的几分之几?”他看向妈妈,惭愧地低下头,妈妈也含泪搂住了他。我继续问他:“你是自己的几分之几呢?”他回答:“百分之百。”我说:“是啊,你看老师对自己的三百分之一都这么看重,你对百分之百的自己更要珍视啊!”
有些东西,小孩子说不出来。我又采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对小臻进行疏导。第一次带他体验抚沙后,我给他讲了沙盘游戏的规则,就由他自由摆放。他用的多是士兵,我要他取个名字,他取名“奋勇杀敌”。第二次沙盘游戏,他更熟练了,摆的东西更丰富些,有绿植、街道、学校,还有他心爱的足球,不过足球只有一个人踢,这次取的名字是“踢球”。多次之后,我带他所在的那个组的同学一起做了一次集体沙盘,其他同学是第一次来,而他轻车熟路,沙盘摆放中对同学颇为照顾,这说明他在人际交往中能有意识地顾及他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我针对班级里几个性格特殊的学生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课“他们有些不一样”,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不容易控制情绪,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大家看到小臻的进步不容易,对他的行为更多了些包容。
在后来的日子,我还发动各学科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小臻的优点:积极举手、声音响亮清脆、热爱劳动、乐于分享……渐渐地,小臻身上的“刺”越来越“软”了。
教育是接纳,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教育是肯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教育是探索,探索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教育是点燃,点燃学生正向成长的能量包。每一个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都有可能遇上小臻这样的孩子,我们只有用教育的智慧、探究的精神、专业的素养深刻了解他们正在成长变化的心灵,才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三百分之一”百分之百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韶西逸夫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