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红军小学是为了纪念党史中的红军精神而建,特殊的意义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育人思想和办学特色。我们通过对学校文化脉络的梳理,凝练出“红·融”文化——以红色文化为源点(“红”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红,也即传统文化;二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以“融”为方式和桥梁,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融于思、融于志、融于情、融于慧、融于爱、融于合、融于建、融于创,再延伸为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八融”,让学生从人类优秀文明沃土、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正能量,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信仰,培养家国情怀,积淀坚实人文素养。 党建融思:开拓党建思路,创建“1357”党建工作体系。“1”是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即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3”是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5”是“强支部、树先锋”的5个具体方面,即理论学习,强化政治引领;强基固本,支部建在年级;创建品牌,凝聚支部合力;争当先锋,突出示范带动;制度保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7”是“党建领航+融合发展”的7个方面,即教师队伍、德育、队建、教学、红色校园文化、服务、安全,切实为党建工作与学校“红·融文化”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红色融志:开展“四个一百”征集活动。“四个一百”即100首红色歌曲、100个红色故事,100首红色童谣,100篇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学校抓住各种节日和班队会契机,让学生在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童谣、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师生融情:学校以“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融情活动为契机,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加深师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红色文化的理解,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课上课下师生亦师亦友,逢年过节师生间总会互访互促,让感情升华。 课堂融慧:赋能“双减”优化课堂,学校紧扣思政课教学,建立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每周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和每周五社团活动时间,渗透红色文化;“红星科技”校本课程以红色建筑模型、红色航海模型为主要依托,分年龄段动手制作红色模型;“红娃娃”威风锣鼓精品社团,鼓、锣、镲三队从鼓点、演奏技巧、节奏、动作、队形等多方面“融”合,展示威风锣鼓磅礴的气势;“红韵童声”合唱团以“红军小学之歌”“红星歌”为主,通过音乐陶冶学生情操,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家校融爱:实现家校携手,以“爱”为名的家校之间双向互动,目标一致,互补互融,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凡逢学校各类活动,家长都积极参与其中,每学期的开放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假期大家访等活动,让学生在互促互融中感受到家长和学校的爱。 盟校融合:哈密红军小学是拥有四所分校的集团校。通过理念共享、机制共建、人才共通、业务共研等方式优势互补,探索集团化办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有效路径。发挥集团总校优势,共研课程建设,形成共享课程群;共促教师交流培养,形成专业研修共同体;共助学生成长,打造横向联合的学生一体化培养路径和纵向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和资源,搭建集团师生共同成长平台。 馆校融建:长期以来,学校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开展馆校融建,组建“小小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宣传。利用寒暑假组织学校“小小红领巾讲解员”参与纪念馆宣传讲解活动,录制系列讲解视频,制作“行走的课堂”之西路军研学手册等。 校企融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到企业开展研学活动,企业将自身的优势带到学校融合共创。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哈密市康复医院到学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实现校企融创的共同发展。 多年来,学校将红色教育作为突出的特色常抓不懈,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未来还将在“融”文化中继续这条别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