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新校长,从审视学校历史开始
田 波

    治校方略

    学校是一个憧憬、创造真善美的地方,她的五光十色皆源于师生间纯粹的自由碰撞。因此,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当小心翼翼、不可莽撞。尤其是新任校长,作为学校的“陌生闯入者”,更需要凝神静看矛盾与问题,在回望历史(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状态)中找到真正的位置,如此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并在混沌状态中明晰可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2020年8月,我到市第一中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备受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有近70年的历史,平平淡淡中起起伏伏,20世纪90年代也曾辉煌过,进入21世纪后便持续低迷。2017年,学校搬入新校区。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的逆势上扬,主管部门采取了委托管理、引进人才、加大资金保障等诸多举措。可是,由于管理方的水土不服、原有文化的“倔强”、大量新进教师的无所适从等诸多原因,学校里派系林立、矛盾尖锐。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始终处于一种生硬磨合的状态。这厚重和复杂的过往,也就意味着矛盾非一朝一夕能调和。

    唯有认识深刻,才能彻底行动。面对错综复杂、问题昭彰的状况,面对学校原教师、外县引进教师、市区调入教师、大学招聘师范生等诸多群体文化混杂的局面,作为新任校长,既要关注当下的波涛汹涌,又要留意过去的暗流涌动;既要看到矛盾解决的迫切性,又要发现矛盾生成的复杂性。

    站在学校发展历史这一长远视角看,真正的问题不是浮于表面的争权夺利,而是各种观念、文化的碰撞。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斗争之后必将走向新的融合阶段,作为新校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冲突背后蕴藏着最佳契机,震裂之后有利于新的文化生成。这不是绝境,而是新生的机遇。

    怎样面对诸多矛盾?

    战略上以静制动。我想,当时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警惕乱作为,避免脱离实际试图大改革,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在学校治理中最可怕的不是不作为,而是乱作为。新校长需要做的就是冷静面对观念不一、议论纷纷等情况,敞开胸怀包容各种观点,在细细聆听和处处观察中发现教师的“共同意志”。此外,我还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方式言简意赅地向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传递团结对学校当下发展的紧迫性,当然我并没有长篇大论,否则适得其反。我想,越是重要的观念,越要不断地重复,越要言之有情、言之有限。

    战术上以动促静。无为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放任,尊重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越是波涛汹涌,越要紧紧地把好舵、稳好船。在规矩面前,校长必须守住底线,敢于、勇于、善于“亮剑”。到校前两周,我连续对早读、晚自习等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建立以反馈为抓手的管理办法。第一个月,我们及时调整了一位长期与合作者有矛盾的管理人员。第一个学期,通过上级部门的支持,我们调走了3位明显消极怠工的教师。我想,制度唯有在落实反馈中才能发挥保规矩、守秩序的作用。试想,如果连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无法保证,又何谈团结、何谈发展呢?

    就在类似这样渐进的举措中,学校逐渐走上正轨……

    疑今者,察之古。历史虽不能告诉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能让新“闯入者”胸有万壑、从容应对,从而更深刻地洞察过去、当下和未来间的联系,最终着力于学校的“凤凰涅槃”。

    (作者系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