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物语
童年捉知了猴
郭旺启

    清晨起来,走到庭院,发现葡萄架上有几只蝉蜕,不禁想起童年捉知了猴的诸多往事。

    知了猴是蝉的若虫,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爬叉、知了龟等。它在夏夜完成脱壳后就羽化为蝉,也就是“知了”。

    捉知了猴很简单,既可以白天进行,也可以傍晚进行。

    夏日,一场雨后,我就在院子里仔细搜寻知了猴。地面被雨水冲刷过后,会出现一些洞口很小的洞穴,其中有的原本是蚂蚁洞,有的则是知了猴洞。如果从洞口望去,看起来洞底比较幽深的,里面往往住着知了猴,到晚上就会自己爬出来。这时,我会用食指从洞口开始刨,直到看到里面的知了猴——若洞底较浅,我就直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知了猴头部慢慢拽出来;若洞底较深,我就需要借助铲子把知了猴挖出来。家鸡喜欢找虫子吃,自然也能找到知了猴,有时就成了我的好帮手。如果看到一只鸡在院子里连啄带刨,大概就是发现了知了猴。我会赶走这只鸡,把知了猴占为己有。不过要是发现得迟了,知了猴往往被鸡啄得体无完肤,只好刨出来再喂了鸡。

    除了在自家院子里找知了猴,我还会约上小伙伴去邻居家找、去校园里找、去小路边找、去晒麦场找……我有时也会搞一些恶作剧:故意走在小伙伴前面,趁大家不注意,偷偷用脚在空的洞口来回蹭几下,于是洞口变小,看起来就像住着一只知了猴。跟上来的小伙伴,往往兴奋地刨起来,结果发现是个假知了猴洞,显得十分失望。这时,我虽然捂着嘴,却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小伙伴发觉自己被愚弄,就佯装生气追过来打我。就这样,我们一边找知了猴,一边嬉戏打闹,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其实,捉知了猴晚上才是最佳时机。吃过晚饭后,我就约上小伙伴,打着手电筒,拿着塑料瓶,一棵树一棵树地挨着寻找。此时,有的知了猴刚爬上树干,有的知了猴则爬到一人高的地方,还有的知了猴在高处开始脱壳,露出了娇嫩的脊背和翅膀。知了猴若是在低处,我们就直接用手拿下来,若是在高处,只好用木棍或竹竿捅下来,然后装进小塑料瓶里。村口有一片小树林,去那里捉知了猴的人最多。一到傍晚,手电筒的灯光来回交织在一起,夹杂着欢声笑语,显得热闹非凡。

    回到家里,把知了猴用水清洗干净,用油炸一下,加入盐巴和葱花,就是童年时的一道美味。剥去知了猴的外壳,一口塞进嘴里,吃起来香脆可口,满嘴流油。现在,知了猴已经成为许多饭店和烧烤店的必备美食,深受食客的喜爱。

    那时还没有冰箱,我们会把捉到的知了猴扣在脸盆底下。到了第二天早上,它们有的正在脱壳,有的即将蜕完壳,但是身体不够舒展,翅膀软而卷曲,还无法羽化成能飞的蝉。

    时光如流水,一晃将近30年过去。由于人们不断硬化路面和庭院,以及农田过度使用农药,家乡现在很少能捉到知了猴了,不过童年的那些美好瞬间,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忘怀。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前寨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