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到底哪一个更能体现学习价值?
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围绕这样一道辩题,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教师辩论赛上演,辩论结束,教师对整场辩论过程进行复盘,谢绝“不痛不痒”的反馈。
这样一场思维含量很高的辩论,在校长刘元文看来,“辩论赛不仅给了教师‘说’的勇气,锻炼了‘说’的智慧,更能引发教师为之深究和钻研,以此助力自己的成长和学生更好的发展”。
为教师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坊子区实验学校助力教师发展的做法,正是该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
“我们期待发挥高素质教师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支撑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区域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让教师主动发展、个性成长,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打造‘新引擎’。”坊子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刚说。
打造个性化平台,让教师各扬所长
“英语有什么难学的?我觉得学英语就像学汉语一样简单!”
“乔老师的英语课很有意思,我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英语交流。”在潍坊市北海学校英语教师乔小红的班里,从前让学生畏难的英语如今变成了他们特别喜爱的一门课——学生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源于乔小红摸索践行的“MIG英语教学法”,这是以海量的原版英语阅读素材为载体,通过海量听读实现自由表达的一种英语学习方法。
这样带有浓厚个人印记的教学方法,坊子区不少教师都在实践。除了规定动作,“个性化”成为坊子区教师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为此,区域、学校通过为教师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鼓励优秀教师形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法,如“主题读写教学法”“大任务整本书阅读”“数学节点教学法”等,乔小红的“MIG英语教学法”正是在个性成长平台上结下的硕果之一。
“我们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就能带来一批教师跨越式成长。”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张世峰说。
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还体现在该区对教师的分层分类培养上。记者了解到,坊子区对教师发展实行动态层级化管理,分新入职、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五个层级,同时根据教师不同年龄、心理,建设老教师“黄金团队”、中年教师“鼎梁团队”、青年教师“青骄团队”,引导教师团队跨学区建立多样“成长联盟”38个,1568名教师参与其中。
比如,针对新入职教师,该区实施“青蓝结对”工程,组建了25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杜程瑶和鹿瑶是坊子区李瑞芹名师工作室中两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为了帮助她们快速成长,李瑞芹组织两人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共同执教《我多想去看看》。在备课中,李瑞芹发现两人的基本问题设置一致,但活动设计不一样,通过“对照标准自评—分析对方设计优点—共同优化流程”的路径,李瑞芹引导她们更加明确在阅读探究课梯次落实教学目标的流程与方法,让年轻教师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面向青年教师,坊子区通过“生涯规划”梳理青年教师成长路径,构建教师发展思维导图,为每一位教师量身定制“三年生涯发展规划”。
“对于教师,工作前三年是从新手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三年的历练、成长对于我来说可以用意义非凡来概括。”坊子区尚文中学青年教师王林昌将自己入职的前三年分为入职适应期、快速成长期和自主实践期三个阶段,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并兼任初三历史备课组长。
其实,不只是青年教师需要生涯规划。“过去,由于我们缺乏生涯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目标等问题,脑子里往往是模糊的。”潍坊北海教育集团总校长、潍坊北海中学校长焦宗芳是全国首位拥有国家高级职业规划师资格的校长,在他看来,学生的未来需要生涯规划,而教师的成长同样如此。
“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教师必须对生涯发展有所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焦宗芳说。在坊子区崇文中学和潍坊北海中学任职期间,焦宗芳一直鼓励教师通过“确定志向—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考核措施”等步骤写下“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路线图。
“我们引导广大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空对空、两张皮’现象。”坊子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强说。
教研赋能,让研究成为教师成长推进器
今年春节后的开学第一天,坊子区理想小学校长于江涛正忙碌着,忽然接到学校值班校长打来的电话。
“于世升局长好像来咱们学校听课了。”电话那头话音刚落,于江涛赶紧向楼下走去,却发现坊子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世升已经在听一名青年教师的“无准备之课”,听完课后,于世升还现场对课进行点评与指导。
不打招呼直接进校,局长带着教研员下校听课,如今已经成为坊子区教育圈的常态。在于世升的带头之下,区教研中心和教体局的相关人员密集下校听评课。
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科负责人赵培明向记者表示,这样的推门听课式教研活动旨在鼓励教师上好每一堂常态课。同时,推进听课不给学校增加负担,学校不需要特别准备。
“把课上好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我们要锻造强课提质‘主力军’,要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为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实践型、奉献型‘五型’教学教研人才。”于世升说。
教研能给教师带来什么?于江涛深信教研的力量,理想小学每周都会举行“半天教研日”活动,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反映,这种“听—评—研讨”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模式,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于江涛说。
与此同时,教研与科研不分家,除了组织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坊子区还鼓励各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自组织”,成立科研小团队,就某个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成果,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尚文中学的语文“朗读体验协会”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生物学科的“STEM研究团队”主张生物探究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英语“原版书阅读群”提出将故事类文本的阅读作为英语阅读的核心,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
“在紧跟前沿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自身的研究意识得以加强,研究方法也得到提升。”尚文中学业务校长孙玉凤说。
这正是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雪梅期待看见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的教师培养机制,引导教师养成用研究的方式工作的习惯和能力。
潍坊市北海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理解力主题实践课程,每周有半天的集体研讨及主题单元课程设计备课,用一个晚上进行集体备课及教学反思研讨。
“将大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小课题,教师结成团队认领承担研究,将小课题提炼为大课题,逐级申报立项,通过课题带动研究的系统化、规范化。5年来,我们有近10项课题获得省市级立项。”潍坊市北海学校校长聂淑香表示。
有教师表示,正是在不断反思与研究中,自己“现在一年的成长超过原来5—10年发展之和”。
与此同时,在教科研活动中,坊子区还注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创客团队等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设起“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区内区外”的教育网络,鼓励教师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期间的案例搜集整理,形成优秀案例,促成成果转化。目前幼儿园、中小学校已评选出70余个管理、学科优秀案例。
“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我们秉持‘用研究的思维做教育’的理念,坚持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真正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吕雪梅说。
让教师既无后顾之忧,也有“底线思维”
2019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坊子区200余名在岗教师第一次坐上了属于自己的定制公交车。此前该区家住老城区和家住新区的部分教师因为公交车班次时间与上班时间难以匹配,一直为上班出行发愁。
了解到教师的难处后,区教体局、交通运输局联合与潍坊市公交公司取得联系,为教师开通定制公交车,构筑了50分钟通勤圈,实行教师专属一站式服务。
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坊子区不断出台惠及教师的暖心举措,让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
比如,该区实施教师安居工程,除了安置上班离家远的教师,还为哺乳期教师安排家庭式公寓,孩子和老人一家人可团聚同住。为解决教师就餐难题,专门设置教师爱心餐厅,配备热水、热饭、休息室、活动室“两热两室”,让在校就餐教师吃上可口饭菜。
坊子区兴国小学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开展各种教职工文体活动的同时设立了学习社区,每两周开展一次社区交流活动,包括“我的书单我分享”等专题活动。
“各项专题活动愉悦了教师心情,缓解了教职工的压力,增进了师与师之间的交流和友情,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温馨、亲切、信赖的家园。”兴国小学校长徐之勇说。
为了让更多教师有获得感,区内还成立了坊子区教育基金会,通过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捐赠,三年支出专项基金360万元表彰先进。同时,绩效工资分配向教书育人关键岗位倾斜,建立起“多劳多得,优教优酬”鲜明导向。通过岗位分级竞聘,1117名教师获得级别晋升,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
2023年,坊子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7次研究教育工作,出台《区委常委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各区委常委为师生讲思政课15次。第39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区内对10名优秀校长、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90名优秀教师、50名优秀班主任和139项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尊师重教氛围蔚然成风。
在大兴奖励的同时,坊子区始终将师德养成前置,不仅让教师无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拥有“底线思维”。每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坊子区都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固定课程,让新教师在站上讲台之前心中就有把衡量行为的“尺子”。
“岗前的师德培训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优秀校长、教师用真实的案例和教育智慧与我们面对面沟通交流。”2022年新入职教师李晓感慨道。
在师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坊子区一直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全区每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月”活动,组织开展“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同时建立了师德师风引导、督查、评价一体的全链条机制。以评价体系为例,坊子区构建了评价目标指向立德树人“精要”,评价内容聚焦结构系统“精良”、评价实施注重操作过程“精准”、评价结果保证转化应用“精进”的“四精”评价体系,真正将师德评价结果运用到典型选树、宣传和榜样的树立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导向作用。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教师是关键。立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以队伍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坊子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于世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