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五育行动
跨学科劳动教育:往哪儿跨,怎么跨
董丽娜

    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一环,跨学科劳动教育通过融合课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理解、解决问题,构建深刻、全面的知识结构,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目标。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路小学积极尝试利用学科融合与创新评价模式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学校构建“七彩3+4+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学科教学目标与劳动精神的结合。比如,在“如何缓解学校餐厅普遍存在的豆制品饭菜浪费现象”这一问题驱动下,学校开展“一粒豆子,一段神奇的旅程”跨学科学习,以劳动学科为主体,结合数学、美术、科学、综合实践、语文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一粒豆子”进行全方位探究分析,开展“豆”的前生今世、以“豆”为友、“豆”有口福、“豆”不容易、“豆”说光盘等子主题研究,在种植豆和探究豆的项目化活动中帮助学生接纳并养成科学、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学科要求学生亲身参与豆类作物种植过程,在有趣、有意义的劳动实践中习得劳动技能,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数学学科则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的运算、统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等知识为种植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科学学科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必要条件等,初步形成科学种植的理念并掌握科学种植方法;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创编“食育卡”内容、撰写节约粮食倡议书,用即时练笔方式记录豆子的成长过程、描写劳动场景,并就劳动过程中的问题与同伴展开对话沟通,以此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在跨学科的探究与实践体验中,学生获得更多相关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增进了对大豆制品的了解,树立了粮食安全意识。

    为确保跨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学校确定了三个关键锚点:确立目标契合点,找准教材落脚点,明确实施切入点。这些措施确保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比如,在开展“课文中走出的竹节人”课程时,教师先要确立目标契合点,通过将劳动教育与语文《竹节人》教学相结合,在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中融入手工制作,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接着要确立教材落脚点,带领学生按照“明确阅读目的—带着目的阅读—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流程,从课文中找到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编制《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最后要找到实施切入点,帮助学生亲手制作“竹节人”。通过设置三个锚点,课本里的“竹节人”走出来与学生“面对面”,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从抽象变得具体、生动。

    为了确保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逐步构建了“四域·四阶·七味”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四域”指打通校园、家园、社园、田园等边界,并进行线上互动评价;“四阶”是“知行七彩娃”四阶段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七味”指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收获的“劳动味、健康味、创造味、合作味、艺术味、公益味、幸福味”,形成全景式评价。

    例如,在“古法豆腐制作方法”的跨学科劳动课程中,教师有意不明确安排学科知识任务与小组分工,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组织和评价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教师则通过观察评估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并通过公开评审的方式增加评价透明度,让学生接受广泛的反馈。

    跨学科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使得学习更真实、有趣,评价更全面、及时,有效提升了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路小学;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HA220485)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