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行思行
情感是音乐教室的钥匙
魏 程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礼记·乐记》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情感是音乐教室的钥匙,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实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将情感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掌握正确发声技巧的同时,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算得上真正打开音乐教室的大门,让学生浸润在音乐之美中。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了解创作背景,设计教学活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和内心诉求的集结,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必须首先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历史、人性的视角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准备《鼓浪屿之波》一课时,我深入分析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鼓浪屿之波》旋律优美,抒发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团聚的思乡之情。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在台湾出生但远离故土的情境,在与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上,面对大海,听着澎湃的海浪声,内心的思乡之情通过歌声得以表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这一情感特点,规划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这一情境,以期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效果。

    进行学情分析,巧妙创设情境。音乐是一门感性认知较强的学科,不同年龄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差异。教师应先进行学情分析。在准备《鼓浪屿之波》时,我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正处于变声期,课堂上应注重教授科学发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鼓励他们自信地带着表情演唱,并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创作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此,我运用体验法、模仿法、探究法和合作法等,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思乡情绪。在练声环节,强调使用“噜”声哼唱旋律,并打开喉咙采用类似打哈欠的演唱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重视情感理解,体会歌曲意境。将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鼓浪屿之波》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情感主线展开。课堂导入时,我讲述了一位台湾老兵50年后返回大陆寻找亲人的感人故事,配以深情的演绎与动人的音乐,引领学生进入思乡的情境。初次聆听歌曲时,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理解了音乐的情感特性和精神内涵。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都能准确描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这一环节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为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逐步变化,体会四拍歌曲的摇曳起伏特点,我设计了画旋律线的环节。学生边听歌边用手虚画出旋律线,感受歌曲流畅优美的旋律,就像海浪一样起伏。这一直观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整体感受。

    音乐课堂是情感表达的舞台,只有手握情感这把钥匙,才能真正打开音乐教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加深学生对歌曲和乐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优秀文艺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沉浸式体验音乐之美,提升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系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埌东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