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文具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近年来一种“文具玩具化”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市场需求和商家策略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具被赋予玩具的元素,设计更加新颖,功能更加复杂。这一趋势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迎合了部分家长希望借助有趣的文具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需求。 一些家长认为购买高档、有趣的文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容易忽略文具的实用性,过度追求外在美感,忽略文具的基本功能。玩具化文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设计的创新和趣味性,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股潮流中,教育人应该警惕其中潜藏的隐忧。 一是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类文具因其色彩艳丽、功能多样,极易吸引学生关注。当学生使用这类文具时,自控力不足的学生往往会因其娱乐功能而分心,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文具是学习的辅助工具,但玩具化倾向却使学生将学习注意力转移到文具本身而非学习内容,不无本末倒置之嫌。 二是可能误导学生的学习观念。过度依赖有趣的文具,可能让学生误以为学习应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忽视了学习也需要专注、努力、付出的事实。娱乐功能强大的文具甚至可能会让学生走神,影响学习的深度和持久性。 三是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玩具化文具价格通常较高且更新频繁,容易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进而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对于部分家庭而言,这种额外开支无疑是不必要的。过度消费不仅无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还可能让他们迷失在物质“陷阱”中,失去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四是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当孩子在文具选择上过分注重“炫耀”和“潮流”时,他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可能会扭曲,逐渐形成追求表面浮华而忽视内在价值的倾向。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类似的倾向,进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 面对“玩具化文具”热潮,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理性看待这一现象,避免其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倡导使用简单、实用的文具,引导孩子专注于学习本质。 首先,学校可以规范学生的文具使用行为。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可以制定规则限制学生在校内使用过度玩具化的文具。例如要求学生使用简单、实用的文具,杜绝带有娱乐功能的文具进课堂。通过教育和引导,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强调文具的工具属性而非娱乐属性。 其次,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购买文具时,家长应注重文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非单纯追求外观和新奇。同时,家长也要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理解文具的真正用途。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消费行为,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孩子形成过度消费的习惯。 再次,商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商家应该设计和生产具有教育意义、功能实用的文具,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的娱乐化需求。通过引导消费,商家可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推动教育环境的健康发展。 最后,公众应倡导理性消费。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在开学季积极宣传理性消费,帮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文具玩具化的潜在危害,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纯粹。 文具玩具化不仅是一个市场现象,更是关乎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的社会问题。各方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理性、专注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马庄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