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特别策划·国防教育③
国防课程的“五径”发展
谢江林

    “老师,我搬运弹药箱速度快不快”“我们小组投掷手榴弹接力为班级拿下了第一名”“假如在战场上,我们这次的低姿匍匐会不会被敌人发现”……学生在赛后纷纷向班主任黄文刚询问自己的表现。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国防体育运动会的情景。学校将国防特色传统项目——军事五项比赛(搬运弹药箱、滚动轮胎、跨越独木桥、低姿匍匐、投掷手榴弹接力)纳入比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教育课程是学校创建少年军校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实践的重要支撑。鉴于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学校在国防课程“五径”发展中破解了爱国主义教育泛化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推进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路径一:保障先行

    组织机构和物资条件是学校国防教育的课程保障。

    一是建设管理架构。学校建设了“部队编制”国防教育课程管理结构。学校整体为一个团建制,书记任政委,校长任团长,副校长任副团长,中层干部任营长;一个年级为一连,一个班级为一排,由年级组长任连长,并将党支部建在连队,这种党建与业务融合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管理架构为国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打造师资力量。学校建设了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外聘教官组成的“教育、渗透、训练”于一体的国防课程实施队伍。正营职退役军官陈明利与其他四名军事教官保障了少年军校军事训练的专业性。

    三是提供所需物资。学校先后购置了礼仪队服装、军乐队乐器、盾牌、警棍、95式训练箱、手枪腰套和腿套、牛皮腰带,以及仿真95式步枪、92式手枪、军用匕首等军事训练装备,并建有专门的军械库,学校军校办主任曾燕说:“认识这些物资的过程就是一堂国防装备课。”

    路径二:专题突破

    学校的国防教育秉持“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即让“每一个决策紧随国防教育,让每一处环境彰显国防文化,让每一个教师参与国防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受到国防熏陶”。

    一是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中国的国防知识、军事思想、国际战略、国家安全、军事技术、信息化战争、战伤救护、军队三大条令条例等相关知识,开设国防教育理论课程。

    二是国防教育技能课程。学校秉持“以军强身,以军健美,以军培劳”的理念,开发出在操场实施的海军旗语操、擒敌拳、匕首术、军事体育训练等国防技能课程。

    三是国防教育拓展课程。学校秉持“以军养德”的理念,在训练场馆开设军乐队、定向越野、激光射击、中国式摔跤、柔道、棒垒球等国防教育拓展课程,突出五育并举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

    路径三: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国防教育落实了“全民国防”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员参与”“立体呈现”等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景”色彩。

    一是确定学科国防专题。学校以“军事+”方式形成了军事地理、军事化学、军事心理、军事文学、军事政治等专题课程。

    二是优化学科探究活动。学校以观看国防教育影视作品、基地研学实践等方式,进行国防教育的课堂知识延伸,在沉浸式体验中,将学科中的国防知识放在大历史、大视野的背景中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构建课堂教学范式,以“三式课堂”促进国防教育课程提质增效。规范课堂引领秩序,将军人“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优良品质融入课堂,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多元课堂培养素养,开设军事文化、军事社团、特色军事活动和特色实践等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赏识课堂成就师生,以“多宽容、少指责,多引导、少强制”理念,分类指导不同层次学生。

    路径四:活动强化

    体验活动是国防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灵魂。学校在活动中发挥综合育人功效。

    一是让环境“说话”。展馆变“基地”——建立“场”(拥军广场)“馆”(国防教育校史馆)“厅”(国防教育展厅)结合的教育场景,学生随时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校园变“军营”——上下课铃声为军号声,学生校服为军装,佩戴少年军校校徽、胸徽,制作少年军校校旗、班牌,向老师问候改为行军礼,开设军歌嘹亮校园广播站,增加军体拳、旗语操大课间项目,坚持早晚紧急集合等军事训练等,形成了“满校橄榄绿,军号声嘹亮”主题文化;雕塑显“军魂”——围绕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修建了长征、军魂等雕塑,设立雷锋、航天英雄丰碑彰显少年军校“军魂”,时刻培养少年军校学员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墙壁变“教科书”——充分利用走廊墙壁和橱窗,精心制作100余幅体现少年军校特色的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展牌,让墙壁和橱窗成为“会说话”的“书”,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求知问学。

    二是让活动“涵养”。开展“八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军体操,每周上一节军体课,每月看一部军事题材影片,每月一次军事训练日,每学期听一场军事知识讲座,每学期学会一首军歌,每年参加一次军事集训,每年评选一批军事优秀学员;创新传统的军训活动,将擒敌拳、旗语操、手枪战术、步枪战术、警棍盾牌术、应急棍术、匕首操等纳入军训活动,并带领学生到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红色体验;建立“一二三”国防活动范式,即“一个融合”(学科融合)、“两项活动”(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三大节庆”(国防、体育、艺术)活动,统整国防教育课程的相关活动,助力系统性、多样化、有层次的国防教育。学校通过集体活动成就每一个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感知、体验国防课程活动,涵养“军人味”气质。

    路径五:评价导向

    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国防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评价和班级的爱国主义先进集体评价中。个体评价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为主,将个体与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国防教育情况,如寒暑假到红色基地、国防单位实践等列入成长手册,评出“国防之星”;将班级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情况纳入爱国主义先进集体评价体系中,特别在“班会活动是否共情”“学生发展是否明理”“职业选择是否力行”“专项活动是否有效”等方面,细化国防活动班级数据,以此促进国防教育课程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融合。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基于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校努力探寻用国防教育课程淬炼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之路。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中学生‘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JG20A052)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