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青年学者谈丛
系好新教师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
张云婷

    暑假过后,一批批新教师作为新生力量即将步入教师队伍,全国各区域及学校已经或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24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研修。

    教育强国建设对新教师能力素养提出新要求,城镇化、数智化、经济环境变化等时代背景给新教师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让涉世未深的95后、00后职场新人面临新挑战。区域及学校如何把握时代变化,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分层分类提供精准化、多样化、实用性的培训研修,帮助新教师快速转变角色,提升入职适应性,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值得系统研究。

    我以新教师培训项目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参与到广州市新教师三年递进式培训工作中,陪伴着300多位市属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共同学习,品味着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他们面临的工学矛盾与角色冲突。作为教师培训者,我们迫切需要回应新教师研训中的若干核心问题,为新教师成长分忧。

    一是摸清谁来参加研训。新教师队伍复杂多元,应根据教师招聘来源、教育背景、学历层次、实际教龄长短等维度做好分层分类,区分社招和校招教师的从教时长和经验基础,区分零从教经验新手教师有无师范经历特别是教育实践经历,区分专本硕博学历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差异,区分学科背景与任教科目的异同等,据此从供给侧制定研训总目标及不同群体的学习目标,精准设计研训课程体系及课时要求。

    二是确定研训时长及学时分配。以从教0—3年的新教师为研修对象,制定三年总学时及不同类型对象每年递进式分类主题的研训学时安排,如教育部《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规定师范背景教师集中研修不少于10天,非师范背景教师不少于20天,跟岗学习每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香港新入职教师培训须在入职前三年完成30小时的核心课程和不少于60小时的选修课程,30小时的核心课程包括12小时的教师专业身份(角色价值观及操守)课程和18小时的教师专业学习(最新教育发展及相关政策),香港教育局还要求新入职教师在前三年须参加3天内地学习加强国情教育。

    三是厘清由谁组织开展研训。为规避研训内容重叠、研训学时过多、研训资源浪费、新教师应接不暇等问题,教师发展机构应分工合作,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及工作现实,明确分层分类角色职责,由区域教师发展机构统筹规划“校本—区域—跨区域—网络”一体化新教师研训体系。首先,立足校本研训,发挥学校培育新教师的基础作用,强化学校自主权和新教师岗位浸润;其次,依托区县研训,注重区县镇级教师发展机构在教师发展区域政策普及及跨校研修交流方面的优势;再次,发挥省级及高校研训的示范引领作用,择优参与研训,加强教育理念及实践创新应用及跨区域互动交流,返岗辐射全体新教师;最后,发挥国家及地方智慧研修公共资源平台网络课程的强基补弱作用,满足新教师特别是非师范背景教师的教育通识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是研究研训什么及如何研训。以新教师研训目标为导向,区域教师发展机构统筹设置课程模块、课程形式及学时划分,针对新时代新教师鲜明的职场主体性特征、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与情感能力不足、工学矛盾等问题,从导师配置、学习共同体建设、创新课程形式等方面着手搭建线下线上互补、校内校外贯通、理论实践衔接、年度阶段递进的“教学—培训—教研—科研”一体化研训体系。比如,广州新教师研训课程分为职业认知与师德养成、教学实践与反思研究、班级管理与德育实践、家校协同与融合育人、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五个模块,非师范背景新教师增设教育理论与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课程,坚持“输出为本”培训范式,在理论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合作引领下,以“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教师发展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满足不同学科学段,不同教育背景及身份职务新教师的多元需求。

    五是保障研训精准有序高效。为确保新教师研训体系实现校本—区域—跨区域—网络一体化和教学—培训—教研—科研一体化,首先要加强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建设,实现研训的信息化整合管理;其次要搭建研修课程学分立交桥,以新教师成长为中心,打通不同研修机构之间的学分立交桥,避免研训资源浪费和新教师研训任务过于繁重;最后要强化对新教师研训成效的循证综合评价,以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数据为证据,对新教师研训进行课程模块学时认定、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研训机构进行综合效果评估,对研训导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师发展、机构及导师聘用及退出的依据,以此保障研训真正能够精准高效赋能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讲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及师资供需配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VFA220007)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