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区域教育地理·山西太原小店区
尊重生命 激活生态
——太原市小店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观察
本报记者 李 鹏 | 史文魁

    因为一堂特别的公开课,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当地火出了圈。由于原定上课的教师因孩子生病住院无法到场,学校决定让教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展示一堂“教师不在现场”的公开课。

    通过课堂录像,记者看到四年级学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分享他们的“探索统计世界”项目学习成果。学生讨论的话题包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一个年级学生身高的统计及某小区每个家庭孩子数量的统计等。这是在教师完全放手的情况下学生的一次自主学习活动,学生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赢得了在场专家、听课教师和参与直播连线教师的一致赞许。

    这是一次偶然,也是小店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之一,小店区教体局围绕“实验区七大改革任务”搭建了“品”字型改革框架,构建了“尊重、激活、笃行、创新”的教育生态,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五育并举 习惯引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为了做好课程规划与实施管理,确保区域内学校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小店区教体局大力推进“五育并举·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品牌活动建设,围绕尊重、阅读、健康运动、艺术审美、劳动五大习惯养成,定时间、定主题开展活动,并将“五种好习惯”的培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小店区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习惯养成为切入口汇集家校社各方力量。

    不久前,小店区人民法院将一起“校园欺凌”案件的审判现场搬进了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汾东学校的课堂。小店区人民法院法官、法治副校长张潘潘等人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庭审直播”的沉浸式法治教育,700余名学生在现场“零距离”体验庭审全过程。法官、检察官进校园是小店区常态化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过深化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互动与合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做好区域课程规划与实施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店区教体局德育股股长孟海蓉说。

    走进小店区育才小学,记者发现校园里“小眼镜”少,操场上的欢笑声多。校长石丽彤告诉记者,学校有一个学生体质高质量发展公式,即(体育课+三操+社团活动+训练队)×坚持=高质量身体素质。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了武术、健美操等特色课程及近40个体育社团,要求每名学生在毕业前熟练掌握2项体育技能。还在“风雨操场”安装了人工智能体育训练辅助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学生科学锻炼。

    小店区也注重以美育浸润学生生命,通过“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课程融合模式,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培养学生审美。

    清晨走进小店区沙河街小学,据家长介绍说,无论刮风下雨,校园的早晨总是乐声悠扬。校长李娜说:“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制订本学期‘每周一歌’的欣赏曲目,利用早晨学生入校时间通过广播播放,让学生每天都能与音乐亲密接触。”

    据小店区教体局体卫艺股股长兀胡斌介绍,目前全区已创建了8所美育基地校,成立了8个美育名师工作室,为区域扎实推进美育提供了场地与人才支撑。

    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店区教体局把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使阅读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良好习惯。

    小店区东中环小学校每学期举办“体育与健康”主题阅读月活动,将每周三的午读定为“读美学书籍”时间,还利用“校园里有棵山楂树”开展跨学科课程,实现从“悦读”到“阅读”再到“越读”的跨越。

    信息时代,阅读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小店区教体局搭建有声书香校园平台,开展“云端读书”系列行动,平台访问量累计超过25万次,参与人数近2万。

    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小店区制定了117条详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指引,并研发区域劳动教育读本,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指导。

    在小店区刘家堡乡中心学校有一处占地30亩的“行知农场”,走进其中,白菜、西红柿等作物长势喜人,已经收获的玉米在晾晒……“每年冬天,我们都要举办学生烹饪技能大赛,学生用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为食材,比一比谁的菜品营养丰富、谁捏的‘花馍’更美观。”校长焦殿云介绍道。

    “在课程体系支撑下,我们把好习惯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希望他们能终身受益。”小店区教体局基教股股长李伟群由衷地说。

    尊重规律 激发活力——绽放生命的光彩

    最近,小店区恒大小学把课堂搬进了山西省青铜博物馆,设计实施了“探寻晋国历史及赵卿墓车马坑的奥秘”“晋驰古韵·车马雄风”等系列跨学科课程。学生在课堂览物摹样、探究铜绿秘密、讲述国宝故事……一节课下来授课教师武艺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跨学科活动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快乐是因为这样的课真的很有趣”。

    小店区以“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着力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切实推动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落地。

    何谓“尊重”,如何“激活”?小店区教体局教研科研中心主任刘冬梅解释说:“‘尊重’是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慧研究、了解、关心、激励、鼓舞、肯定、信任、欣赏学生,帮助学生达成目标,促进其自我教育、健康成长。‘激活’是通过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持续性学习评价及开放性学习环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内驱力。通过尊重与激活,最终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彰显。”

    为了让“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落地,区教体局完善了3级教研体系,提升教研队伍的研究力、转化力、应用力。为了充分调动各校的积极性,区教体局对各校教研室进行标准化验收,为先进教研室与教研员“赋星”,还选聘了111名兼职教研员,区教体局对做出成绩的给予政治进步、学习研训、评优选模等方面的激励,极大激发了教研活力。

    2023年小店区第三中学教研室被评为“四星教研室”。“在配齐配强教研力量后,教研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课堂、做研究,敢啃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这些难啃的骨头了。”学校教研室主任高娟说。

    “‘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模式给小店区教育生态带来了三个显著变化。”小店区教体局副局长高海花说,“一是满足了学生被尊重的需求,让‘关爱学生’有锚点;二是学生的差异与个性不再被视为缺点,让‘因材施教’有落点;三是修正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自信与活力多一点。”

    数字赋能 创新驱动——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由小店区教体局主办的“数字赋能教育”工作推进会在滨河东路小学举行,区内各学校展示了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过程中的特色方法。这是小店区在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次集中展示。

    按照教育部对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的要求,小店区组建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项目组,下设教师研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后服务、家庭教育、家校共育6个子项目组,由专人负责项目活动、分组实践、教师培养等工作,多所学校被评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省级试点校。

    太原市滨河东路小学是一所新建校,新教师培训工作难度大。“我们鼓励新教师利用平台资源先‘站上讲台’;再通过磨课、教研、自我反思等方法将资源本土化,确保‘站稳讲台’;最后将资源与方法内化、凝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站好讲台’。” 校长赵文珍介绍说。学校不只是在平台上获取资源,还积极反哺平台。去年,新教师薄蕊的数学课案例入选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课例被发布到平台上,极大激发了她的工作热情。

    小店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修,培训教师熟悉功能,自主学习优质资源。据了解,目前全区绝大部分教师已能熟练使用平台功能,提升了信息素养。据统计,区内教师自有数字化课件数量已达31.1万个。

    教育数字化也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小店区政府投资近1亿元加强教育数字化硬件建设,同时区教体局抓住时机深化“三个课堂”建设。据小店区教体局电教信息化股股长赵铁变介绍,九一小学、八一小学和恒大小学分别与11所、10所、4所农村薄弱校结对;深度推动4组“双师课堂”结对共同体和2所“双师课堂”集团化学校的数字赋能引领示范,让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实现同频共振。

    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通过“双师课堂”给地处农村的结对学校小店区第八中学送去优质课程资源,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成为现实,相隔几十公里的教师能随时随地进行零距离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教育优质均衡。太原市教学标兵、小店区九一实验学校教师程翠琳组建跨校语文教研团队,帮扶薄弱校语文教师共同打磨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教学,还“手把手”带出3个徒弟,帮助结对校提高教学水平。

    “新时代新形势,故步自封、抱陈守旧是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不负责任。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小店教育人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探索、梳理出一些具有示范作用、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谈及下一步工作,小店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睿晶信心满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