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一校一品
创意劳动课: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
陈康和 殷洁云

    近年来,劳动课程编制、实施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同时很多劳动课程有将劳动教育窄化为体力教育的倾向。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为了更系统、全面地推动劳动教育,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设计了有创意的劳动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种一畦“鲜活”的诗

    “南山菜园”是学校的劳动基地之一。设立之初,学生兴致勃勃,菜园欣欣向荣。但新鲜感过后,学生的种植热情就开始下降了,菜园逐渐变得冷冷清清。四年级“轻叩诗歌大门”项目组的学生提出建议:“学校推行国学经典教育20多年,为何南山菜园不能种出经典、种出传统来,比如种植《诗经》里的植物”。一语点醒梦中人。《诗经》中涉及植物的诗共有142首,总计出现了131种植物,这些植物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诗教与劳动教育的绝佳融合点。

    于是在南山菜园里,“《诗经》里的艺术”项目便全面铺开。诗词项目组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找寻《诗经》里含植物的诗句,有的负责设计种植的样态,有的负责购买相关的植物种子等。同时学生制定出实施路径,包括“研读诗经—品鉴诗句—发现植物—寻找意义—归类属性—错落栽种—文图展示—成果汇报”。经过一个月的活动探究,南山菜园变成了一本“鲜活”的《诗经》。

    但项目组的学生并不满足于“《诗经》里的美丽”,他们要把南山菜园打造成“诗词里的世界”。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诗词,学生大量阅读与农业生产、自然风光相关的诗篇,在菜园里规划出水生植物区和陆生植物区,并把相应的诗词文化“下地”“上墙”,包括诗人简介、写作背景、情感含义、文化意象等,整个南山菜园都“生长着诗歌”,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畦菜园里珠联璧合。

    画一匹“真的在笑”的马

    学校地处东莞市长安镇,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经济发达、高新科技企业众多。这些地方资源对于学校来讲都是“宝贝”,要用心开发,善加利用,才对得起这份“得天独厚”。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文章《神笔马良》中写道:马良用神笔画了大骏马,一路疾驰,载着马良逃出了坏蛋县令的追讨。这个故事让学生回味无穷,一是为了马良的精湛画艺,二是为了大骏马的精彩神奇。恰好长安镇就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马场,这不就是最好的“教室”吗?于是,劳动科组发起了一个跨学科项目“以梦为马,走进马场”。

    身临其境,将课文情节还原为生活场景,这是“以梦为马,走进马场”项目的初级目标。几十名师生走进马场,直观欣赏骏马的形态、跑姿,比对着课文,脑海中立刻就有了马良英勇、骏马飞驰、县令气急败坏的画面。

    项目组精心设计了5个维度的任务。一是“马韵深深”,这是“识马环节”,师生一起探究马术的起源与发展,了解马术的特点及代表人物;二是“乘骑指南”,从马的品种、马术工具和装备、注意事项、乘骑技巧、安全乘骑等方面,让学生实现了从“懂马”到“骑马”的飞跃式体验;三是“爱马大师”,了解马儿营养,知道马儿的护理,最后再参与到马房设计,大家明白了马儿也是有情感、有情绪的,要精心呵护,也能正面管教;四是“马趣知识”,掌握马的一些趣味知识,如马儿是不是真的在笑、马脸为何那么长、奇特的眼睛、“会说话”的尾巴等,这也就提升到情感上的“乐马环节”;五是“马影绘心”,学生先欣赏国画、剪纸、油画及漫画中的马,然后现场选定喜欢的马匹,从造型观察、色彩感受等方面进行创造实践。“读一万匹‘马’,不如访一匹马”,活动后大家一致认为。

    除了“访马”,学校还带领学生去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劳动新样态。学生带着项目手册走进企业,与车间的一线工人交流,在办公室与职业经理人对话,模拟生产、交易、风险评估、风口发展甚至商业博弈等场景,既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财商意识,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人生定位。

    这样的劳动教育有普适的根,又有高尖的源,双向奔赴,让学生的未来更精彩。

    “多手拉小手” 朝着幸福走

    学校附近有一所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这所职业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校企合作较为成熟,有许多专业技能高超的校内外指导师。学校主动与之签约,在那里建立了“劳动教育职普融通校外职业体验劳动基地”。学校教师不定期带领学生走进机电工程学校,参观各种设备,进入校内的工厂车间进行生产活动。学生在普通学校输入的知识,就能在职业学校得到深化和输出,达成了知识的长效记忆,进而转化为技能和素养,也让学生对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了更好的认识。

    同时,学校还聘请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2名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校外指导师,定期进校园给学生上课,并带领学生现场实践栽培、烹饪、电机、医疗护理甚至人工智能等劳动项目。这种“多手拉小手”的做法,能很好地夯实学生的发展之基、立身之本。

    学校设计实施形式多样的创意劳动课程,目的是将“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具象化,让学生既能将这一理念根植在心中,又能掌握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具体方法。总之,知行合一才是劳动教育的归旨。

    (作者单位均系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