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前沿视角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培育模式研究
张新江 赵紫源

    教师培育是由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育三部分组成的一体化工程,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完善于职后。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职后培育主要依赖于校本培训机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职后培训机制尤其是校本培训机制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但同时,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机制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在集团化办学中,核心校与成员校之间存在着生源、办学模式、行政结构、学校文化的差异。为调和差异、保障集团办学顺利运行,目前教育界演化出“补差模式”“嫁接模式”和“共生模式”等不同的办学模式。

    松散的集聚:“补差模式”下的教师培育

    “补差模式”即为补全教育薄弱校的短板,在行政权力的驱动下,将教育优质校与薄弱校组成教育集团,实现一种样态的教育均衡发展。在此模式下,校本培训存在以下表征。一是教育集团作用缺失。由于不同学校间行政管理较为独立,成员校无法利用兄弟学校资源,集团培训仍旧停留在校本或校内培训,集团化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二是培养过程联动缺失。由于集团校间缺乏统一的教育文化认同,不同学校对校本培训内容和理解大相径庭,学校间的培训内容缺乏联动性,即便有跨校教师培育,其内核也是缺乏联动的。三是上下学段衔接缺失。由于集团内校本培训机制的各自为战,各学校既有的校本培训机制难以兼顾学段衔接,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上下学段教学方法和风格大相径庭,造成学段衔接时学生适应教学内容和风格较为困难。

    总的来说,在“补差模式”下,教育集团可能出现教育个体的拼凑,缺乏教师培育机制的整合贯通。

    同质的模仿:“嫁接模式”下的校本培训

    “嫁接模式”即成员校已认可集团核心校的权威,在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办学模式上争取与核心校统一步调,成员校成为核心校的依附校,集团内的校本培训机制出现新的问题。一是教师培育同质化。集团核心校基于自身的权威与领导地位,通过建立集团内相协调的校本培训机制向成员校输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移植教育文化;成员校原有的教育特色处于边缘地位,最终导致集团内教育趋同,出现“千校一面”的状态。教师培育方法和内容的同质化也导致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同质化,不利于集团整体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培育资源稀释化。集团化办学导致学校规模扩大,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质教师培育资源有限,且集团内资源分配受到行政要求、共同愿景等多种因素影响,集团核心校原有教师培育资源易被稀释,教师培育质量受到负面影响。三是培育路径单一化。“嫁接模式”下教师缺乏机会和动力自主选择发展路径,丧失了职业提升的自主权,导致“千师一面”,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

    总之,“嫁接模式”强调对核心校的学习在弥补了成员校原有短板的同时,也可能会抹杀成员校原有的特色优势,最终阻碍了教师、学校和集团的发展。

    互补的融合:“共生模式”下的校本培训

    针对目前集团化办学教师培育机制存在的普遍问题,全国各先进教育集团进行了不同方向的优化尝试,教师培育机制进入“共生模式”。以青岛二中教育集团为例,教育集团以青岛二中为核心,引导各成员校在统一科学的校本培训规划下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先进教师培育模式辐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突出集团核心校示范作用。青岛二中在实现自身高端发展的同时,总结教师培育经验,以供成员校借鉴;开展“超带动计划”,采用“1个学科核心骨干教师+1个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团队+N名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系统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组织成员校教师入校交流研讨,以自身成熟教师培育机制为示范,带动成员校教师培育机制提升。

    二是突出集团成员校培育特色。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发挥自身教师培育机制特色,确保教师发展与学校和学生具体情况相适应。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学校提出了“理念引领、改革驱动”的培育方式;二中分校紧贴自身“学院制”办学特色,针对性培养高素养教师;菏泽国花学校采取干部、教师“叠带式”培训形式,并通过“互联网+”项目课题进行后续跟踪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多元一体优化教师培育模式。集团启动“教师卓越发展计划”,通过构建“沃土工程、超带动计划、卓越发展计划”等多个层级的发展路径,其中每个层级都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如“沃土工程”侧重于新教师的基础培训和师徒传帮带,而“卓越发展计划”则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学科专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教师群体。

    四是以评促教提升受训教师进步动力。集团统一实施“以贡献度为主的多维评价机制”,该机制包括教学工作、导师及德育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支持学生个性发展项目、集团内任职和特殊贡献类六大维度,每个维度下再细分不同的评价项目和等级。评价结果用于对教师的奖励,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参考。自2022年11月青岛二中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以来,集团积极探索教师评价改革特色做法,建立起一个校间紧密联络、公正并具有激励性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共同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均系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培育模式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QJK2021B013)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