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我的内心又夹杂着好奇、紧张的情绪:他们是谁?他们真的是被中考选拔“淘汰”下来的问题学生吗?作为没有职业教育学习经历的班主任,我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完成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到中职生的身份转换,又应该如何在不带有任何价值预设和偏见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尊重并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身份认同? 回想起在去年的新生见面会上,我为新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封介绍自己的电子邮件,体裁和字数不限。结果,从第二天早上开始我就陆续收到了学生的邮件。 尽管我没有限定分享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他们此前比较“痛苦”的学习经历;有很多学生也跟我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一些重要生命事件、遇到的重要他人;有的学生还会毫不避讳地跟我讲自己“那令人惆怅的单亲家庭”……从中我了解到,或是因为填报志愿失误,或是因为中考发挥失利,或是因为自己非上海户籍无法就读普通高中,班里很多学生对中职校没有认同,更遑论对中职生的身份建立认同。这样的状态是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的,后续观察也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上课睡觉、抗拒学习、拒绝完成作业的学生不在少数,班上蔓延着焦虑不安的情绪。我感受到,面对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的内心是迷茫的。 为了尽快了解班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作为学生的身份认同是怎样的,我制作了一份题为“请回答2023——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问卷。在问卷中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跟学生“身份”有关的问题:你希望被视为高中生、中职/技校生还是学生?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仍然是学生。这也是我最期待的答案。考虑到学生身处的环境是中职学校,非普通高中,而有的学生又明确向我表达过希望教师不要给他们贴上所谓“职校生”“技校生”的负面标签。因此,“学生”对于他们而言确实是一个贴合实际的主要身份。 在班级学生明确了对于“学生”的身份认同以后,我借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增能”理论为他们举行了几次“身份、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坊活动。我希望通过活动在班级里普遍重建学生对于身份的认同,明确学生的使命依旧是学习以后,帮助他们规划中高职贯通这五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活动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如下三类学习与发展规划:继续深造升学组——注重动脑,愿意学习书本知识,考虑专升本;职业技能组——注重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愿意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考虑技能成才;普通就业组——没有明确的升学或者参加技能训练、技能大赛的意愿,暂且希望“混”完这几年。 初步建立了身份认同后,我发现上课睡觉的人减少了,学生书本上的笔记增多了。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的学习状态比刚开学的时候要好很多,知道自己需要为设定的目标而努力。显然,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然而,班里仍有少部分学生依旧没有明显改观,或许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寻找自我。作为班主任,我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与命运,但我仍旧时刻做好准备,愿意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方向,帮助他们识别出自己在这所学校作为一名中职生的意义。 无论对于富有人生经验的成年人,还是对于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青少年,角色与身份的转换都是一个重大而富有挑战性的生命事件。作为班主任,在通过生成性、归纳式的方式建立了对学生是“谁”的认知以后,我逐步引导学生确认了自己在中职校阶段的学生身份,努力避免让他们误认为自己进入中职校即是失败者、淘汰者。通过多元发展的模式,我帮助班级学生建立起继续努力和拼搏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更好地实现正面成长。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