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教育事业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培养人才,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当超越功利性的追求,回归育人的本心,这也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应有之义。
在华东师范大学10余年的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奠定了我坚实的学科与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也坚定了我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从教30余年,我始终坚持学校应当真正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秉持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让生命自由生长并绽放的学苑乐土。
因材施教,要让学生理解“选择”何为。选择形成责任,规则造就品德。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选择,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有从老师、家长逼着学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学、乐意学,才能充分激发每个孩子的内驱力,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育应持续为学生提供充分、广泛的选择可能,然后引导学生尊重规则、自主选择,从而塑造学生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勇于担当的品德与素养。
因材施教,要注重展学生之所长。人才的培育好比良匠的悉心雕琢,无法用统一的模具批量浇筑。因此在扬长与补短的问题之间,我们应坚定地关注人的优势学习与发展。对于学生的优势特长,要努力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文史思维碰撞与理工主动探究,通过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沟通表达、科学素养和思辨批判等能力,充分践行“活动就是课程、实践就是学习、经历就是收获”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要体察学生所需所想。引导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好比良医的行医之术,真正具备良好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只需要用几味“小方子”就能“对症下药”,破解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切身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细心体察感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善于发现细微之处的端倪,并积极思考现象背后的生成机理,剖析样态表征之下的内心轨迹。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何尝不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毕生之乐。在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以教育家为榜样,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明道正谊,不计功利。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观察,不断体认,不断思考;遵循规律,勇于探索,善于反思,持续改进。
————————————————
董君武,华东师范大学1985级数学系本科、2004级教育硕士、2012级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市市西中学兼市西初级中学校长。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