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育展台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真幸运,我们有位“神仙导师”

    古人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话拿来形容我们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君阳是全然合适的。在我们心中,最值得庆幸的就是能在求学生涯中遇到像他这样一位“神仙导师”。恰逢第40个教师节,我们写下这些从心底流淌出的文字,特刊发于《中国教师报》,一是为了感念苏老师对我们深刻且弥远的影响;二是以此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祝我们敬爱的苏老师节日快乐。

    ————————————————

    从教31年,苏君阳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受益于苏老师的教诲和影响,如今大多在全国大中小学的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苏老师告诉我们,走上讲台成为具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要有对于知识的渴望和热爱。其言如是,其行亦如是。

    21世纪初,苏老师辞去当时已经让人艳羡的工作,从东北来到北京“北漂”读博。囿于当时有限的经济条件,他啜饮寒窗苦水,遍读晦涩经典,即使以他如此随遇而安的恬淡性格,有时提及那段岁月,隐抑痛苦的语调和神情也还是让人心疼。然而即使如此,谈起彼时读过的某本书,苏老师飞扬的神采仍感染激励着我们。

    在跟随苏老师学习期间,受他影响,我们渐渐明白了坚守理想信念的意义。苏老师在师门会的组织上几乎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老顽固”。我们的师门会完全是一个交流思想的读书会。在这里,我们不会被要求向“有用”看齐,而是扎扎实实地阅读一本本先贤的著作,踏踏实实地把书中观点和理论结合实践中的问题作探讨和分析。这样的读书会,几十年间风雨无阻。一次,我和苏老师去外地出差,当时他已经很疲惫,于是我劝他休息一天再走,然而苏老师振作精神,买了深夜返京的机票。知道我埋怨他不爱惜身体,他局促而温暖地跟我说:“济源啊,明天是读书会……”那温柔的声音里有一种不容拒绝的力量,那是“为人师表”的忠诚和使命的力量,它深深地震撼了当时已经被俗世洪流裹挟的我。“不抄近道,不走捷径,做一个坚定的课堂守望者”,这样坚定的理念是苏老师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读博几年来,当与其他同学交流时,我往往是最被羡慕的那个。一是因为苏老师几乎事必躬亲,尤其是从不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带到师生交往中。刚入学时,我对此颇有点不适应,私下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苏老师向来都如此,我大感惊异和敬佩。二是走近苏老师的生活,我才发现无论是日常相处还是社会交往,他几乎无可指摘,尤其涉及实质利益的时候,他总是急流勇退。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真有这般纯粹的人。数年交往,我庆幸自己能跟随着这样一位“古之君子”般的老师学习。

    言及于此,又想起和苏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苏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给人以慰藉和温暖的力量。对学生施以仁爱是他为人师的一种本能。我还记得有一年大雪天的早上,我被苏老师的电话叫醒,因为一位师姐的毕业论文涉及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要求比较高,需要几十所学校辅助参与数据收集工作,从不求人的苏老师竟然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地拜托各位校长帮忙。他叫我起床也是为了帮他做些辅助工作。这在我们硕博生的世界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此外,如果跟着苏老师出差,我常常发现,每到一地苏老师总是低调行事,不主动打扰在当地的学生。但有一种情况是例外,就是如果有学生刚参加工作,或当前的处境比较辛苦、窘迫,苏老师总是会听他们诉诉苦,提一些温暖的意见,鼓舞一下他们继续前行的斗志。

    限于篇幅,无法再尽述和苏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了。有趣的是,直到本文付梓,我们的导师都不知道我们这些“师门心腹大患”背着他在偷偷地写些什么,就让我们“悄悄地”为低调的苏老师高调一回,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向全国炫耀一下我们拥有这样一位“神仙导师”!

    ——刘济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