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关键人物
一位严谨认真的领路人
王 微

    看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王学利入选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消息,大家都由衷地觉得实至名归,我还不禁想起他的那些“关键”指导和“言传身教”。

    初识王老师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时,他提醒我申报院级课题。当时还懵懂不知什么是科研课题的我,在王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成功申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并获得立项。一起工作多年,他在我眼中是一位严谨认真的领路人,是把学生放在心里的好老师。

    2017年春节有一段不同于以往节日的记忆,为了申报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还没到正月十五王老师就带着我们夜以继日地进行调研、论证,撰写申报材料。春节不能好好休息,我们难免抱怨,但看到身体欠佳的王老师还在认真工作,大家也重拾热情。

    因为长期的繁重工作,王老师患上了尿毒症,一周需要透析三次。一个周末,我申报一个项目需要加盖学院公章。申报材料已经审读过,但王老师还是不放心,他刚刚透析完就回到学校,给公章加墨,等待墨被吸收后又亲手盖章。看到我手写的填报内容不规范时,他严厉又耐心地教导我,要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并要求我重新填写。他说,从我们手里出去的材料就像自己的孩子,必须为自己的孩子负责。

    王老师的课,因为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所以学生喜欢他的课、爱听他的课。我也想成为像王老师那样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此努力教学。记得一年教学竞赛,我挖空心思做教学设计,形式十分花哨。授课结束后,在我还为自己的设计沾沾自喜时,王老师指出了我的问题:课程设计只讲哲理还不行,没有事理、学理,没有把学生放进去,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学生很难喜欢听,“我们上课永远都要记得授课对象,这样才能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讲道理,依托学生感兴趣的事讲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听得进、记得住”。

    后来在教学中,我都先做学情分析,站到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教学,这使我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在王老师的指导下,2023年我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

    或许是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学生,王老师总能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施以援助。在学院“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中,他常常带着青年教师去宿舍看望学生。记得有一次他给家庭贫困学生发红包让他们买回家的车票,那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有些惊讶,他却淡淡地说:“我们不仅要会讲道理,还要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要对学生仅有一次的大学生活负责,才不枉为人师。”他的话一直鞭策着我,让我做好教学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为深入了解南疆的人文社科情况和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更好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我们常常利用寒暑假到南疆进行实地调研。虽然身体不舒服,但作为学科带头人,王老师始终行走在一线,带着我们去南疆四地州实地调研、家访,了解新时代南疆农村的民情民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素材。

    有这样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来到乌什县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家中家访,王老师与家长聊家常,然后熟练地拿出控糖笔准备打针,恰巧学生家长也有糖尿病,需要打胰岛素,两个人一边聊着南疆少数民族家庭的收入情况、民生情况,一边给自己打针。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湿了眼眶,赶紧转过头去。许多年以后,我还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个教育工作者与一位家长不一样的促膝长谈场景。

    我很幸运,能在王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成长,我也要继续努力,成为像王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作者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