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以“龙”之名,赋能新学校
张双印 左晓林

    今年我校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按照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竹园街校区)正式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并由原来的十二年制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学校更名之际,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的文化定位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认为,新的学校名称“良乡大学城学校”既体现了学校地理位置的优势,也彰显了学校应担负起推动区域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任。

    那么,如何在这一背景下确立一个既具有时代特色又指向学校长远发展的文化定位,从而形成独特的学校品牌呢?

    经过多次研讨和征求意见,大家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了“龙”这一意象上。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代表着开拓进取、独立创新、包容和合的精神,而房山自古被称为“龙的故乡”,“龙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不谋而合。

    确定了“龙文化”后,学校开始着手对其内涵进行深入阐释和挖掘,“雏龙腾飞”这一口号应运而生。它寓意着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正如同一条雏龙般蓄势待发,等待腾飞的机会。

    “雏龙”不仅仅代表着年轻与活力,更寓意着成长与蜕变。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阶段,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也是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犹如雏龙一般,需要经历磨砺与成长才能在未来展翅高飞。

    确定“雏龙腾飞”为学校的文化定位后,我们开始着手将其融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传承龙文化的精髓,还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龙文化深度融合。在“包容和合”的龙文化精神指引下,学校秉持“共创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共同助力学校创新发展。学校精神定位于“共创未来,从每一天开始”,强调基于未来视角审视当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实现梦想。我们将教师形象定位为“做有理想、负责任的引导者”,旨在引导教师肩负对学生、家庭、社会和民族的责任,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将学生形象定位为“做有志向、会思考的乐学者”,旨在塑造具有远大志向、创新精神及正确价值观的未来创造者。我们还注重将龙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景观、文化活动等载体,展现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环境。

    以“雏龙腾飞”项目牵引创新人才培养。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与特色,我们决定实施“雏龙腾飞:九年一贯制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24—2027)”项目。

    该项目以龙文化为精神支撑,旨在通过浸润学校文化理念、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打造综合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龙文化的引领作用,鼓励师生以龙的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通过课程体系构建赋能龙文化创新。在学校教育创新实践中,课程体系构建与龙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成为一大亮点。学校围绕“四五”学段九年贯通课程体系改革、“自由时间儿童研究院创设”、思维课堂、“综合学习日课程”、“共创治理机制”、教师创新素养提升及“共创空间”建设等方面,全面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自由学习时间”的设立,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主题,从而提升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课堂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协同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度思考和对话交流,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综合学习日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课程资源,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其中重点以国际理解教育、STEM教育课程为核心,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学校建立三大综合研修部(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大教研机制,使综合研修部共同参与综合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知行合一”行动研究路径,提升教师综合课程研发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共创空间”建设也是学校的一大创新举措。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开放式、多元化的共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共同成长,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支由年轻教师和学生组成的“雏龙”队伍,将满怀活力与希望翱翔九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也让学校形成独特闪亮的品牌。

    (作者单位均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