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创意课
小小“利是封”,传递好家风
黄浩森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位于南粤名山西樵山下,西樵山是理学名山,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珠江文明的灯塔”之誉。明清两代湛若水、康有为等大儒在山中修建书院、求学问道,由此形成了当地崇尚读书上进和锐意改革的文化传统。在地方课程建设过程中,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秉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这一理念,提出“乡土育人”的观点,成立“樵山文化”课程项目组,打造“乡土清风美德,家国情怀入课来”的教育风格,利用“翰林好家风”设计“利是封(类似红包)”就是其中的创意课程之一。

    西樵镇文教昌盛,曾走出13位翰林学士,他们的故事和家风传承成为当地优质的文化资源,该课程利用“翰林好家风”,顺应人们自然向往善良和高尚的心理倾向,以及春节期间赠送红包的风俗,巧妙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资源融入。同时,该课程还将翰林精神的道德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学生喜爱的视频故事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朋辈故事讲述中感受家乡翰林人物的积极影响,并以故事情境教化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目前,全镇有22所学校约3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个课程的研习。

    数字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项目组利用乡土名人资源制作了一款“翰林好家风利是封”。该“利是封”从“佳节送祝福”出发,封面以欢乐的金黄色调为基底,中心位置则以规整的楷体书写贺词;在图形设计部分,底层铺陈着多姿多彩的波浪,中段是一对金红鲤鱼在筑波嬉戏,而顶部则描绘出水墨风格的屋顶,彰显着“龙门”意境;在字体设计方面,右上角以行云流水般的行书镌刻“鱼跃龙门”的字样,右下角则配上了“翰林好家风”故事短片的二维码,从而实现用数字技术为德育赋能。这个创意课程体现了四重美好寓意:首先捕捉了春节家人团圆的美好场景,其次传递了育人成人的美好愿景,再次展示了鲤鱼跃动的美好画面,最后介绍了翰林文化的美好故事。

    “翰林好家风利是封”创意课程的核心创意在于“四个最”:把“最传统”的乡土名人家风故事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方式在“最喜庆”的春节习俗中进行传播,从而带来“最感人”的创意课程效果。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融合

    在该创意课程开发前,项目组挑选了13位语言表达能力出众的学生到翰林遗址,或是书院,或是祠堂,或是故居,用情用心诠释翰林的生平事迹,并协同专业的制作团队完成“翰林好家风”的拍摄,制成二维码印刷在喜庆的新春“利是封”上。参与视频拍摄的学生代表潘芊璇说:“这是我首次参与此类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拍摄。在参与拍摄之前,翰林潘斯濂‘事亲至孝’的事迹便已深深打动了我。有机会讲述乡贤先人的传记,令我既喜悦又感到无比荣耀。”她认为自己参与了一项特殊且意义重大的活动,因此不断练习,不断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激发出自觉成长的主动性。这正是优良家风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潘芊璇的演绎介绍,数以千万的学生被当地翰林先贤的美德所激发、感动,并自此汲取精神滋养。这也标志着翰林的高尚家风正在学生心中逐渐根植,引领他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追求向上向善。

    研学实践与生涯规划的融合

    学生在欣赏翰林故事课程后深感触动,并结合个人经历撰写感想,使得“翰林好家风”转化为个人的生活追求;还有一些学生学习之后意犹未尽,他们选择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前往附近乡村的翰林旧宅或纪念场馆去亲身感受翰林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演讲或戏剧表演的形式,向父母长辈和其他同学分享翰林故事,在分享与表达的过程中唤醒内心的向往,立志要不断自我提升。正是通过这样的课程拓展活动,学生在领取“利是封”的同时也点燃了对知识的渴望,展开了愉悦的独立探究,圆满实现了创意课程的教育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翰林好家风利是封”这一创意课程中亦包含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理念。因为一个翰林的培养过程需要遵循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的阶梯成长路径,其间展现的学习热情、性情、才干、价值观念等多种非智力因素,彰显了他们对学问的向往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这些正是学生非常好的学习典范。该课程通过亲子学习,让学生能够与家长共同构建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而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顺畅、更遥远。

    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该课程通过把一个翰林故事变成一节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目标、鲜明的兴趣点以及稳固的心理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强项究竟是什么?将来可以从事何种工作?今天又应承担何种任务?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他们的勤学精神,塑造其追求卓越的品质。

    “翰林好家风利是封”创意课程在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和促进师生发展方面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此举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打破校园、家庭与乡村的围墙,打通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代学生学习发展的屏障,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做事、共处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交流的成长意识,让学生在乡土资源的滋润下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