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读校
让学生买一份“视力保险”
通讯员 胥 江 | 本报记者 崔斌斌

    9月中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学生朱子珂开开心心地拿到了15元清英币(校内虚拟货币,可购买各种文具、物品,兑换各种体验机会),这是他在6月通过5元清英币从学校购买的一份“视力保险”中获得的。除了获得更多清英币,他的视力也在暑期有所改善,从4.6变为4.7。相比往年,2024年该校暑期视力保持稳定甚至改善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至少有68名学生的视力得到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校暑期开展的一个“视力保险”项目——“成长优享小村民眼视力保险”。

    暑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意味着自由和欢乐,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隐藏着视力下降的风险。面对这个普遍的难题,清英外国语学校师生多次探讨解决之道: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经济激励结合起来,激发他们保护视力的主动性呢?

    该校有一个由学生自主运营的社团“太阳花保险公司”,此前曾推出几项校园小型保险项目。于是,学校领导和学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通过“视力保险”,帮助学生在假期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这个设想很快获得了广泛关注,还得到了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专业指导。太阳花保险公司的学生成员迅速行动,开始设计保险规则:每名参保学生缴纳5元清英币作为保费,若在暑假结束后视力保持稳定,就可以获得双倍赔付(10元清英币);若视力得到改善,更可以获得3倍赔付(15元清英币)。

    推广初期,学生和家长对保险概念感到陌生而有所抗拒,对赔付标准和检测公正性存有疑虑。这些质疑与挑战让太阳花保险公司项目经理周月珊和团队成员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但大家并没有退缩,而是深入各班级解释相关规则,举办了模拟投保和赔付的演练活动,向学生演示了保险的运作流程,邀请专业眼科医生为大家免费进行视力检测,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变化开始出现。学生对这项创新的保险项目逐渐产生兴趣,许多班级还自发掀起了“视力大比拼”的热潮。这样的积极性超出了周月珊和团队成员的预期。学生不仅互相监督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还组建了“视力保卫队”,定期打卡分享他们的健康用眼经验。这不再只是一个保险项目,更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视力保卫战”。

    家长也逐渐被孩子们的积极性所感染。一些家长甚至和孩子一起参与视力保护的行动,成为“视力保卫队”的一员。在太阳花保险公司成员的协助下,许多家长和孩子制订了“暑期用眼计划”,减少了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增加了户外运动、亲子阅读和艺术创作等活动的时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也让他们在感受快乐中保护了眼睛。

    暑假结束,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视力检测,学生紧张且兴奋地等待着结果,惊喜随之而来:相比往年,暑期视力保持稳定甚至改善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456名购买“视力保险”的学生中,约70%的学生视力保持稳定,成功获得双倍赔付;更令人欣喜的是,还有15%的学生视力得到显著改善,获得了3倍赔付。

    这个小小的保险项目,不仅仅让学生赢得了清英币的奖励,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个活动逐渐学会了如何自觉保护视力。对于学校而言,曾经的“视力重灾区”逐渐转变成了视力保护的“希望之地”。

    “教育即生活,‘视力保险’项目的实施,是一次将教育、健康和经济激励有机结合的创新尝试,学生通过保险项目不仅在学习自我管理,还在实践中体验了金融知识的运用,培养了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清英外国语学校校长马曙辉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学校是为学生未来创造可能的场域,应该有全课程育人的理念和资源。”他表示,虽然项目在暑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将学生的视力保护意识延续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依然是一项长期的挑战。为此,学校计划在未来引入更多视力保护长期项目,并结合日常的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用眼健康意识。同时,学校计划推出更多“保险产品”,如书香阅读保险、心理健康保险和体育锻炼保险,让学生在多方面的健康管理中受益,也让他们在自主管理中不断成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