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设计了包括“嘉德爱美”“嘉学思美”“嘉体心美”“嘉艺术美”“嘉行创美”在内的“嘉美课程体系”,依托“教材+”融合式、“学科+”融合式、“活动+”融合式等路径融合“五育”,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实践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旨在培养爱国向上、乐学好思、身心健康、向善尚美、自理自立的“嘉美”少年。
嘉德爱美 修德立身
“嘉德爱美”课程培育学生的德之美,塑造学生向真、向善、向好的德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实施路径有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思政以及特色班会、队会课程等。
学校每周举行不同主题的特色升旗仪式,例如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期间,学校举行“阳光心灵 快乐成长”主题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演讲、歌舞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对于快乐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抒发情绪、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学校特邀当地法院的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主题班会、队会。例如在“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活动中,学校法治副校长韩法官为学生详细讲解了校园欺凌的含义,欺凌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在法律与心理层面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冷静应对、保留证据、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嘉学思美 启智增慧
“嘉学思美”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乐学善学、乐于提问,形成善于思辨、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并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把小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学生在校园绿地上探秘蚂蚁,学习“动物与土壤的关系”;在公园里识花认草,在花荫下诵读诗词;去郊外一边“寻找风”,一边练习英语口语。学校把课堂搬到社会中,学生在超市里上数学课;在太原尧城机场,伴随着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上科学课;在“醋都”清徐县的老醋坊学习化学和微生物的知识;在山西砖雕博物馆了解山西古建知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课堂“行走”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嘉美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
嘉体心美 强魄健体
“嘉体心美”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与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适合自身的运动技能,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提高抗挫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实施路径除了常规体育课、阳光大课间以及兴趣社团外,还有学科融合类课程。
学校将体育与英语、美术等学科融合,实施“体育促成长 ‘英’你而精彩”主题课程。英语教师以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PE lessons”为背景,与体育教师一起带领学生上英语课,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熟记单词。课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英语小报、英语日记等形式记录运动的快乐,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嘉艺术美 尚美养性
“嘉艺术美”课程以音乐、美术等学科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美丽世界、领悟美丽世界,培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美的意识。
学校音乐教师王雄雄“以诗谱歌、化诗为歌”,为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谱曲,并在音乐课上教唱。语文课前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新唱”,激发学生的艺术通感,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美术教师与语文教师联手开展“诗情画意”“成语配画”等主题教学,让语文教学内容有了“画面感”,也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
在知识的迁移贯通过程中,美育与智育的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学生说:“背诵古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自己的画,耳边也会响起熟悉的旋律,这样我就能记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特别棒。”
嘉行创美 求真育行
学校以劳动课程和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形成“嘉行创美”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学校将当地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专辟区域设立“嘉美中医药文化馆”,学生可以在馆内“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学校定期邀请山西医科大学的专家来馆为学生科普中医保健知识。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看、听、触、闻、尝与中草药零距离接触,识药辨药;学习使用炮制工具,动手体验捣、研、晒、称、熬等中药炮制过程。在学习了“药食同源”知识后,学校鼓励学生为家人制作清炒萝卜丝、韭菜炒鸡蛋、百合炖梨汤等简单的时令养生菜。
“嘉美课程”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依托“探真、灵动、创生”的高效课堂,形成“学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学校文化,引导学生“向下扎根、向美而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生思维轨迹,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场域。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