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山东省教育厅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规定: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方案3项研究成果。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等,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课题不接地气、研究方法不科学、研究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如何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所在的山东省青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位于鲁北平原南部,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优质砂姜黑土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基地开设了种植课程,为青州市的中小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作为基地的种植课教师,我一直尝试帮助学生把课题研究报告“种”出来。 所谓“种出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土地里发现课题”,即在种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真实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课题;二是指“在土地里解决问题”,就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在沉浸式劳动的过程中亲身实验、亲眼观察、亲手记录,验证路径的可行性,最终形成切实可行、可供借鉴的研究报告。 红薯是学生最喜欢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在一次春红薯收获活动中,学生小张在现场烤制、品尝过自己种植的红薯后,皱着眉问我:“老师,咱们种的红薯为什么不如我爷爷家种的红薯甜呢?” 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去土地里寻找答案,我问学生:“想不想在秋收时吃到更香更甜的红薯?”“当然想!”大家异口同声,兴趣高涨。食欲激发了探究欲,于是“如何提高秋红薯糯甜品质的调查研究”就在烤红薯氤氲的香气中启动了。 哪些因素能影响红薯的甜度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农学专家、现场调研,学生自主总结出4个重要影响因素——“红薯要想糯甜,主要取决于品种、土壤、水肥和光照,四者缺一不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红薯更香甜,品种一定要选好。”有学生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一般而言,红心或黄心的红薯比白心的要甜。公认含糖量比较高的品种有北京553、西农431、山东的蜜糖罐、烟薯25等。但要想知道哪个品种最甜,还要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土壤也是决定红薯品质的关键因素。基地的土壤是砂姜黑土,肥力很高,有助于红薯充分吸收养分、迅速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黑土地的保水能力非常强,有利于一般农作物的生长。但小张却发现这一有利因素反而不利于红薯的生长。她在调研笔记中写道:“爷爷家在青州王坟山区,那里的沙质土壤比较疏松,不容易结块,十分有利于红薯膨大;沙质土壤排水、漓水性和通风条件良好,土壤层的昼夜温差更大,对于红薯糖分的积累和转化更有利,红薯的糖分含量就会更高。这就是爷爷种出的红薯更加糯甜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肥也是影响红薯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种植中,学生发现农家肥和高氮高钾的硫酸复合肥最适宜红薯的生长。基地周边肉鸡养殖业发达,我就带学生去养鸡场收集发酵好的袋装鸡粪作为肥料,效果非常理想。北方秋雨多,强降雨后薯苗长时间浸水会导致死根、烂苗,还会引发根腐病、黑斑病,“所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通排水沟渠,排出田间积水是秋收前的首要任务,必要时可采用水泵强行抽排……”,学生在研究笔记中详细记录了田间排水的操作流程以及水泵排水方案,农业专家看了都点赞。 探究的过程漫长而辛苦。为了撰写研究报告,我和学生一起做比较试验,坚持认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浇水日期和次数、不同区域的施肥数量,以及施肥前后蔓叶的生长变化,绘制红薯成熟期每日甜度变化曲线图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更加香甜的烤红薯余味未尽之时,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已经成型,并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课程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种植劳动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绝佳情境。在学科融合的调查研究中,我引导学生在种植劳动中运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过程与反思如实记录,形成了《数学在校园种植中的应用》《种植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知识》等多篇跨学科课题研究报告。 科学种植离不开数学。数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如农田排水模拟、农作物生长模型等。为了把数学知识融入种植课程,在帮助学生做课题规划时,我指导学生预先规划好果蔬种类,把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板块,然后测量计算使用面积,并根据种子包装袋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每个板块实际需要的种子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后期间苗管理的难度;收获时,学生根据先期成本投入、作物品质和市场稀缺性给自己的农产品定价,制作商标、价签,并在自发组织的“特色农产品家长推介会”上现场推销自己的农产品,还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调整促销策略,当实现盈利时,学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学习的意义恰在此刻具象化。 近年来,我和学生一起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除了上述课题外,还有诸如“水果黄瓜的种植方法研究”“芝麻撒播法研究”“砂姜黑土区域种植历史研究”等,帮助学生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上百万字。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让学习活动更具系统性、趣味性,更有挑战性,更符合人类学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学习”“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这对于他们的一生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