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学生观点
阅读中的“加减乘除”
张裕轩

    在我看来,整本书阅读不是字面意思上的逐字逐句将一本书看完。整本书阅读要读的应该是书的主题和内涵。之所以要选择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接收量增大,我们逐渐习惯于片段化、碎片化的阅读,以至于我们进行阅读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一种快餐化、普遍性的感悟,让我们在其他人面前能够对一本书讲述一种结论,不至于陷入无话可谈的尴尬。这种现象使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持续下降,也导致了互联网舆论氛围的对立性和对抗性。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让我们静下心来独自思考,形成结论,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与认知观。

    整本书的阅读要领无非四条:一是做加法;二是做除法;三是做乘法;四是做减法。举例来说,《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了举人后便喜极而疯,初看时我们可能觉得不过是考了高分,至于那么疯吗?这时候做加法,查阅古代科举的相关资料,就明白中举人相当于“得道升天”,便不难理解范进的喜悦了。然后再做除法,把范进中举拆分成几个部分,例如中举前和中举后,思考范进这个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接着做乘法,把范进中举的事件与书中其他几个同样跟科举相关的故事比较着看,比如“周进撞号板”,思索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以及背后的深层含义。最后做减法,将前面的资料和分析置于一旁,试试看自己能否将范进中举的前因后果及内涵讲出来。如果能,代表你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达到了作者水平。

    打造书香班级,师生共读,必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能作为指导,而非直接推动者,否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负担。而且教师应明确一点:打造书香班级,师生共读,不在于学生知识增进多少,而在于学生品性的健康程度。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任务必须是轻松的,不会占用太多学生的个人时间和学校时间,这就可以将任务安排计划拉长,只需要在空余时间抽取一小部分去阅读。除此之外,阅读任务宜有趣而非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类的书籍是不可选的。因此,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挑选书籍,例如悬疑类、幽默类等,但一定是正能量的书籍。可以做到以上两点,就已经帮助学生在认知上下了许多功夫。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学生,指导教师:冉兰)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