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强师·奠基 | 校本研修赋能教师发展①
校本研修要做到三个“选好”
吴林富

    校本研修处于教师培训体系的“神经末梢”,被称为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学校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与底座,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可以让教师“以工作历练的方式取代以往的注入式培训”,从而助力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让教师脑中有智慧、手上有技术、心中有规则。如何让校本研修落地落实,让教师真正从中受益?我们特别策划“校本研修赋能教师发展”专题。

    ————————————————

    校本研修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更是一段持续的学习、研究和改进的旅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本研修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师发展、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关键途径。校本研修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促进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22年教育部推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以来,全国各地教育系统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学习。随着新教材陆续投入使用,教师作为新课标实施的先锋,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着转型升级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培训尤其是校本研修尤为关键,被视为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为了使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并有效运用新教材,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重视校本研修的作用。

    2024年秋季,随着新教材的全面使用,笔者对所在区域的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尽管各校在校本研修的实施上已形成了较为规范和成熟的模式,但在研修主题的选择、时间安排和研修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不少挑战。例如,研修主题缺乏明确性,存在较严重的工学矛盾,研修内容缺乏吸引力,且与新课标的结合程度不紧密。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设计校本研修方案时应首先明确研修主题,这是指导后续实施途径与方法的关键。在“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研修理念下,我们需要做到三个“选好”:精心选择与新课标紧密相关的研修主题,合理安排研修时间以解决工学矛盾,设计富有吸引力且与新课标实施紧密结合的研修内容。通过这三个策略的实施,可以提升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新课标的落实,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

    选好主题,引领新课标转化落地

    校本研修主题指引着校本研修的方向,更是新课标理念得以体现的核心。中小学在确定研修主题时,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基于学校办学的实际需求。研修主题应与学校对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学校对关键问题的解决、学校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等相一致。鉴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校本研修的主题应有鲜明的校本特征。二是基于教师的发展需求。研修主题应满足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确定研修主题前,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教师队伍的现状,明确教师在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确保研修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三是基于新课标的实施需求。研修主题应聚焦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如学段衔接、学科实践、核心素养培养、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研讨,使教师能够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

    在调研基础上,学校应将收集到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和聚焦,形成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校本研修主题。例如有学校围绕“任务型学习”主题,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分阶段研修路径;还有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研修主题,形成从表现性评价到常态化实施的逐年递进模式。这样的研修设计有助于教师将所学知识和经验有效转化为教学实践,避免了研修与实际教学脱节的问题。

    选好时间,缓解新课标研修工学矛盾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面对的是充满活力的学生群体,肩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等,他们要进入课堂、教育学生、批改作业、提供辅导,还要确保日常管理的有序进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挤出时间参加各项培训、学习和研讨无疑是一项挑战。如何合理安排研修时间以解决工学之间的矛盾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有效利用集中研修时间段。各中小学校可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校本研修,以保障教师的全面参与。二是要将研修与教学实践相融合。校本研修应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如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使研修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从而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此种真实情境中的研修看似分散,实则聚焦主题,与教学实践接轨。三是要采用多种研修方式。结合通识研修与个性化研修、集体研修与个体研修、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必修与选修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灵活的研修时间。在保持研修主题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研修方式。通过上述措施,校本研修的时间安排将更加合理,有助于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学习与成长的空间,从而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提升研修效果。

    选好内容,确保新课标与实践紧密结合

    校本研修的内容是实施研修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研修的成效和质量。研修内容精心设计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如时间、人力、专家、信息、课程和经费等,从而搭建起校本研修的坚实框架。为此,一是明确研修内容与主题的关联。研修内容应与研修主题紧密相连,确保研修活动能够围绕核心目标展开。通过“教”“研”“训”“评”“比”相结合,以专家引领、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组织研修活动,同时辅以教育沙龙、论坛分享、案例分析、教学竞赛和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的参与感和实践性。二是确保研修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在设计研修内容时,要避免过于狭窄或过于宽泛的问题。项目应全面覆盖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时深入挖掘每个主题的内涵,确保研修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和校本特色的体系。三是设定清晰的研修目标和成果预期。每个研修项目都应有明确的主要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可衡量和可检测的预期成果。四是采用模块化和任务驱动的研修方式。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研修项目与教师的实际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构建以主题项目研究课题为主线,以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小课题或微课题为补充的研修体系,实现通识研修与个性研修的有机结合。五是制定详细的研修计划和时间表。学校应制定清晰的培训路线图和时间线,确保研修活动有序进行。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参与研修,确保研修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在精心实施三个“选好”策略之后,学校便可着手制定校本研修项目的具体方案。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能够反映各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在实施阶段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中小学校本研修通过选好主题、时间、内容,能够有效协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创新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新课标的实施效果。这对于教师育人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有助于将新理念、新方向、新方式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作者系浙江省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