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颁布一年多来,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中小学校在转变育人方式和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出现了哪些新成果、新变化和新气象?日前,记者随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调研团队,走进了浙江省杭州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在这里,记者不仅感受到了一线教师主动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而且看到了脑科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体应用的丰富成果。 人的记忆容量是否有限?什么时间进行记忆最好?当“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概念赫然出现在屏幕上时,现场的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紧接着是体验记忆游戏,要求学生记忆屏幕上出现的数字及其顺序,屏幕滚动数字停止的那一刻,让学生迅速说出答案。在这样的游戏化学习中,学生学会了组块记忆法。 这是11月1日下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腾飞走进浙江省杭州中学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场景。2022年,杭州中学与浙江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脑智研究基地。该校党委书记杨昕珠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但必须建立在对学生非常了解的基础之上,成立这一基地旨在让脑科学更好地赋能教育”。 在杭州中学教学楼一层的“脑智体验馆”记者发现,这是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场馆中有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力5R”数智画像认知模型,有好玩的脑科学互动体验项目。更吸引眼球的是,学生结合对大脑的认知,手工制作了独具创意、形状各异的大脑模型。记者了解到,这是学校前不久开展的“脑智探秘”实践的成果,也是让学生感受学校脑智研究氛围的第一课。学生通力协作,自主利用网络、书籍、AI等多样化渠道获取对大脑的认知,结合自身创意,运用数字建模、3D打印、全息投影等个性化手段表达自己对“大脑”的理解。 近年来,杭州中学借助专家力量开展基于脑科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围绕动力系统、认知系统等五大领域以及记忆力、自我效能、元认知等15个细化指标,构建了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力5R模型,并研发了基于学习力模型的测评框架。“基于脑科学,我们建构学习力测评工具和指标体系,让‘因脑施教’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我们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智画像;基于人工智能,我们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位AI助手。”杨昕珠说,“目前杭州中学已开发出8门特色脑育课程,并在初一、初二年级实现了全员覆盖。” 与杭州中学不同,杭州建兰中学则依托“学校大脑”促进课堂学教转型。学校大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基础、能力、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科学诊断,为每一个学习者精准提供有效的学习任务、作业、讲评、检测等。 在杭州建兰中学,教师根据学校大脑分析整合的学生学习数据,精准定标学生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分层开展学力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画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分层,始终保证分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学校针对高水平学生打造疯狂代码、探索者、N次方、STEAM学习中心四大学力课程。日常教学中,开设一大一小同步课堂,同课异构,为高水平学生准备适宜的学习资料,选择合适的讨论伙伴,以便高水平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实现团队管理,发挥好其牵引作用,更大程度挖掘自己的优势。 杭州建兰中学的“学校大脑:推动智慧学习的教育变革”成果曾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长陆韵说:“我们通过动态分层的学力教学、精准分类的专题教学,以及资源协同的援助教学,不仅探索建构了‘让学校更会思考’的‘智能+’学习变革新范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了体现‘数智融合’的学校全息育人新生态。” 在杭州,开展脑科学应用研究的还有小学。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于2022年12月成立了“脑认知与学习科学”实验室。学校开展了生动有趣的脑科学启蒙团辅课,给学生科普关于大脑的知识。该校607班学生蔡子悦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当我们做一件事时,需要大脑的多个细胞与神经同时工作,而且大脑不同区域掌控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比如左脑掌控数学、逻辑思维等,右脑掌控美术、音乐等,前额叶是短时记忆的场所……” “为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学校还组织了脑认知科学研学营,开展学生沉浸式自身脑认知学习,更好地落实‘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卖鱼桥小学总校长罗才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