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教12年的教师,我从来没有如此认真细致地运用理论分析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前曾想过但大多比较感性,回忆一路走来的坎坷艰辛,满足于收获的荣誉成就,却从来不曾知道,原来教师发展还有如此深奥的道理,还有如此多要求和学问。 如果不是遇见《终身成长》,我想未来自己的教育生涯一定会沿着习以为常的惯性直到退休。庆幸我与它如此有缘,一次又一次相遇,让我不得不驻足反思自己专业发展中的不足和缺憾,规划未来10年要走的教学之路,以期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我与书籍一路相伴。借用教育家怀特海的理论,可以简单表述为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浪漫阶段。这个阶段是刚参加工作的两年,虽说那时日子艰苦,可刚参加工作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热爱、新奇让我每天都精神抖擞,全身心感受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激起斗志,引发思考。 那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如何能不照本宣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讲授清楚,如何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能快速掌握教材,把课上好是当时最大的心愿。 现在回想起来,最初那几年读得最多的书就是教材、教学参考、教案、习题集,除此之外,系统读完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高效课堂》,里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这两本书给我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精确阶段。在精确阶段,原来只是朦胧的感受与把握的内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一个处在浪漫时期的教师,可能只是凭着对儿童朴素的热爱以及推己及人去教导儿童,步入精确时期后,教师可能需要进一步理解任何一个活生生的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要系统阅读学科课程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科以及教学。 这四年是我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变化让我认识到只把教材讲清楚已远远不够。这期间我花了3年时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同时买了许多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从中学到许多教育教学思路。可是那时根本不知道,当时所读的书有许多类似心灵鸡汤,只是一些速成的方法,没有从观念和理论的高度学到知识,这也是在学习《教师阅读地图》中才发现的。 但同时,学科方面的书读得太少,虽然这几年取得了不少荣誉和成绩,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是多么幼稚和浅薄啊。专业发展是一个辛苦的修炼过程,渴望专业发展的我们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自己的学科。 综合阶段。我不知道此后3年算不算综合阶段,因为这一时期我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没有太大问题,教材内容已熟烂于心,重难点的把握也游刃有余,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我离综合阶段还有很远的距离。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知识只有是活的,对当下有用的,才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授一堆死的知识,只能用来应付考试。我想,到目前为止,我讲授的或许就是用来考试的知识。 而与此同时,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已将注意力从教材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去了。如何能让他们学会、理解、掌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教学手段,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这一系列问题成了我的教学中心。 12年来,无论教学还是带班,我都有了一些经验和想法,阅读了许多书籍,之后加入了县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的读写工作室。3年时间里,我读到《静悄悄的革命》《我用阅读教育孩子》《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30多本书,这些书籍改变了我的教学模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教学,学生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随着教学的成熟,2022年我成立了“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带领工作室12位教师开启读书旅程,每月共读一本书,月底进行一次读书分享。在工作室的前半历程中,我们根据中国教师报的读书推荐,读到《中国文化课》《理想国》《教育的情调》《时间简史》《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重新定义学习:如何设计未来学校与引领未来学习》等书。新学年开始,我们又拟订了下个年度的读书计划。 书籍一直指引着我不断前行,与书籍对话,与伙伴同行,与先贤作伴,我越来越懂得:只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感谢书籍,让我从迷茫和职业瓶颈中走出来,学习到更多新的理论,认识到更广阔的教育天地。 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将继续以一颗学习之心不断前行,让乡村的每一个孩子有更多的舞台,走出学校、走出大山,让人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