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以对话式叙事风格,融合有意思的绘本故事,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深受学生喜欢。单元页的设计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一个重要体例创新,与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相一致,是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支点。”谈到对新教材的使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王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她举例说,在《我们小点儿声》这一课,“教室里面有点儿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三个板块,从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切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让习惯养成从“你需要”的视角导向“我想要”的自我成长之中。其中绘本《听见》以图文并茂的叙事,注重对话与情感共鸣的设计。这种闭环式设计是本次教材的一大亮点。 2024年秋季,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使用以来,一线教师的反馈如何?日前记者跟随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调研团队先后走进辽宁大连、浙江杭州、甘肃兰州等地,听到不少来自一线教师的心声。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偌大的校园内有“甲”宝域、荏苒园、蝴蝶园……学生经常走进其中探究学习。数学教师李玉冰说,当她拿到新教材时感到无比亲切,因为新教材倡导的育人理念与学校倡导的自然教育理念非常契合。他们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就地取材,探究学习。基于新教材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新教材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体验。”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实验中学教师祖静霞建议,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四基”的落实,优化基础知识的整合、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基本思想的渗透、增强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伴随新教材的变化,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辽宁省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历史教师陈志弘说,历史不是枯燥的故纸堆,历史教学可以变得更有趣,更何况不改变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也教不完。现在倡导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大胆改革,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程玉玲看来,一线教师不必畏惧变化,应该主动拥抱变化。最初她认为,语文教师知识渊博很重要,现在她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要对课标和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 这样的变化在学生这里同样得到了印证。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一中学学生敦佳琪曾参与学校的《雷雨》戏剧演出,在演出中收获了很多。让她感受深刻的是,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常态,老师还带他们走进一些现场实地学习,还有一些拓展性作业也很有意思。 记者走进的辽宁大连普通高中从2019年开始使用新教材。对新教材的使用,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党委书记孟繁伟认为,一线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他更看重教师的备课。教师在每一次备课过程中都要有目的地进行设计,一节课下来就构成一个教育的过程,备课时必须思考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一个大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要在大视角下完成教学中的每一件小事。 大连市第二中学校长赵丽芳说,时间是课改的试金石。今天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愿意投身课改,因为大家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享受到了课改的红利。她以生物学科为例,对比了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新教材内容在覆盖课程标准列出的全部生物学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同时,通过有深度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及自主构建,通过课后练习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概念的迁移应用,并借助章后小结对概念进行梳理和关联。新教材系统设计了“科学方法”栏目内容,增补、完善重要的科学方法;除了设计有“思维训练”外,教材在文字叙述、学生活动设计等方面也都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落实科学思维这一学科素养。“新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与教。新教材各章首页设计有插图及配文诗句,各节起始设计了‘问题探讨’,还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科学史话’等栏目设计,更重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心理的统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阅读体验。” 赵丽芳说。 “新教材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观念变了,教学行为才可能改变。”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局负责高中工作的张淑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