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这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图形化工具,最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放异彩。它巧妙地将图像与文字结合,把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一目了然,不仅帮助学生迅速锁定作文主题、搜集素材,还能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点燃写作的热情,从而大大提升写作水平。 一是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阶段的巧妙运用。在写作的起跑线上,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踏上灵感与创意并行的写作旅程。 初步绘制,主题鲜明,素材满满。以《游览曹州牡丹园》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先画一个中心图案,比如一朵盛开的牡丹或园区的大门,作为文章的核心象征。接着,学生围绕这个中心,联想到“牡丹种类”“园内风光”“文化风情”“个人感想”等关键词,作为主分支并用不同颜色或线条区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思维得到了全面拓展,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导图,思路井然,构建框架。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确保文章结构的条理清晰。通过展示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学生互相交流,发现素材的亮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根据素材的丰富度和代表性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然后,学生依据导图构建文章框架,明确各部分要点及其联系,为文章搭建基本框架。 创新导图,打破瓶颈,精彩连连。写作中,学生常遇到“瓶颈”。这时,思维导图再次发挥作用。针对难点,学生可以另绘导图,通过添加新分支和线条激发新思路。比如,在描绘“牡丹园的色彩与历史”时,学生选取特定牡丹和古亭为例,利用思维导图细化描写角度,如“色彩”“形态”“感受”“传说”,让文章生动感人。 二是思维导图在写作技巧上的智慧引导。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确定主题、搜集素材和构建框架,还能在写作技巧上提供细致全面的指导。 主题确定:兴趣与梦想的火花碰撞,通过设置问号为中心图,辐射出“兴趣爱好”“难忘经历”“未来梦想”等分支,学生能轻松选定感兴趣或熟悉的主题,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吸引力。 开头设计:引人入胜的序章,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开头方式,如“故事引入”“名言开场”或“问题提问”,以吸引读者兴趣。 内容编排:清晰呈现叙事逻辑,利用导图的层次结构,将文章分为“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帮助学生清晰展现叙事逻辑,使文章条理清晰。 人物塑造:细腻描绘角色形象,围绕“外貌”“性格”“行为”等分支,教授学生如何细致刻画人物,让角色栩栩如生。 景物描绘:全方位多感官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分支,引导学生全面描绘景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情感抒发:真挚情感的流露,设置“喜悦”“悲伤”“惊讶”等情感分支,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表达情感,让文章充满人文关怀。 修辞技巧:语言魅力的展现,展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使文章语言生动有力。 过渡衔接:流畅自然的过渡,通过“时间”“空间”“逻辑”等分支,指导学生流畅连接文章各部分,使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结尾收束:圆满精彩的落幕,教授“总结全文”“点题”“留悬念”等结尾技巧,引导学生为文章画上完美句点,留下深刻印象。 创意加分:独特视角的融入,特别设置“创意点”分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入新颖元素,使文章别具一格。 三是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显著效果。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特点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帮助学生思维拓展,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直观看到文章脉络和框架,避免思路混乱,使文章条理分明,结构严谨。面对写作难题,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重拾灵感,找到新角度,显著提升文章质量。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巧妙融入,无疑为学生的写作旅程增添了强劲动力。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思维导图并非一把万能钥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巧妙地融合运用。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策略,既要发挥其独特优势,也要不断突破其局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岳程中心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