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教育观察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行与思
——以云南师大附中“组团式”帮扶迪庆州藏文中学为例
马永文 陈昱嘉 张永向

    2022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集中力量帮助西部10个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着力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教育帮扶工作如何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教育帮扶的一种创新形式,又能如何提升帮扶实效?

    2022年7月起,云南师大附中每年派出一批教师赴云南省迪庆州藏文中学支教,截至目前,共计3批16名教师参与“组团式”帮扶工作。

    藏文中学有近3000名来自多个民族的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达97%。受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学校面临着优秀师资、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在校寄宿学习,缺乏充足的家庭教育。而且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一些教师认为采取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在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素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破解藏文中学发展难题,激活学校内生动力,云南师大附中“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不断探索有效解决路径。

    聚焦专业研究,多方助力教师发展

    师徒结对,共同发展。让教师培养教师,才能解决教育贫困地区的教师培养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县乡中学培养出留得住、教得好、带不走的教师骨干队伍。

    为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帮扶团队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帮扶教师每学期完成两次师徒“同课异构”展示,常态化走进徒弟的课堂,从各个方面为徒弟提出改进建议,并围绕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22年10月底,云南师大附中教师姚苏瑾辅导藏文中学6位英语教师参加当地最大规模的赛课活动,磨课、说课、授课、制作课件……每次研讨4小时以上,有时甚至到半夜。最终,5名教师获奖。藏文中学校长用“历史性突破”给予高度评价。有参赛教师感慨:“两个月的辛苦很值得,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优化教研,以研促教。教无研则浅,研无教则空。“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以优化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参与帮扶工作的教师肖梅担任藏文中学体育教研组长,组织云南师大附中和藏文中学持续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活动,聚焦教师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学校运动队的成绩提升、体育中考、教学论文写作、校园体育活动等深入开展教研。肖梅曾指导徒弟撰写教研论文,开发“活力课间操”活动,指导学生2人次在背越式跳高中破校运会纪录,带领教职工开展健身操、瑜伽、普拉提等活动,给藏文中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课堂,提升质量。为了促进藏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帮扶团队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地理学科教师念林飞在为期一年的教育帮扶工作中承担了高一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关注到学生普遍缺乏自信、不敢表达后,他坚持鼓励学生,如今学生在地理课上表现得较为活跃、自信。他所带的高一班级在期中考试表现优异,排名年级第一、第二。除此之外,他还担任高三学生的导师,每周四开展高考必备知识讲解,辅导的学生高考文综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这些成效也影响了藏文中学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注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除了推动教师成长,帮扶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帮扶工作机制,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热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培养品德、树立志向,为他们的全面成长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勤于赞美,学生树立自信。第一次踏进藏文中学的教室,你会发现这群单纯善良的学生总是低着头,回答问题时总会用手扶住额头,遮挡自己的面庞。害怕表达、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普遍表现。“你真的很棒”“你很有自己的想法”“敢于举手回答问题就是最大的勇气”等语句就成了帮扶教师最常使用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坚持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分享个人见解,不要害怕“犯错”。

    一年后你会发现,学生敢开口了,变得自信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你也会听到来自学生毫无保留的喜爱——“老师你真的很不一样”“我最喜欢老师的课堂”。

    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综合发展。走出课堂你会发现,藏文中学的学生在球场上是那样生龙活虎、充满活力。他们奔跑、跳跃着,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无尽的力量和青春的激情。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其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帮扶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多样化社团的建设之中,大家充分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积极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中。在帮扶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校排球社、篮球社、辩论社等社团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更在逐步迈向较高水平。

    师生结对帮扶,亦师亦友沟通。“我以后想要成为一个慈善家,这样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大家觉得我根本考不上大学,老师你觉得呢”……走近藏文中学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有许多想要诉说的内容,关于梦想,关于挫折,关于未来……

    为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点亮学生梦想的明灯,帮扶教师与藏文中学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每位教师结对3—5名学生,开展常态化交流活动。帮扶教师不仅需要承担传授知识的重任,更需要以朋友的身份耐心地与结对学生展开深入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关怀,到内心成长的悉心引导,再到学习发展的全面规划,帮扶教师都需要倾注心血,为结对学生提供更个性、更全面的建议,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教育帮扶,犹如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中精心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反思问题困境,帮扶工作一直在路上

    教育帮扶对推动当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改善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困境。

    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观念差异。藏文中学教师面对学生的学情,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相对固定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帮扶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存在一些阻力。例如社团建设,有教师认为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有教师认为在浪费教育教学时间,两种观念的冲突下,社团建设工作推进有时较为艰难。此外,文化、观念、习俗等差异使得帮扶团队教师在融入对方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对帮扶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帮扶团队教师构成不够科学。目前,由于帮扶教师数量有限,“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的组建在学科上不够齐全,基本是高考学科里的部分学科。但是初中、高中每个年级有8—9门课程,帮扶团队一般只有高中4—5门学科教师,不能覆盖更多学科,难以从整体上提升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帮扶时间较短。目前,云南师大附中帮扶团队教师以一年为一个帮扶周期,时间较短。对于帮扶教师而言,到陌生环境开展帮扶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和调整期,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系统了解和诊断被帮扶学校存在的问题,而真正能够落实帮扶措施的时间并不多。对于学生而言,刚刚适应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习惯,教师就被调走了,频繁变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不利。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云南师大附中乃至许多帮扶学校需要探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均系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