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现代化工产业升级,回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教师团队在教学名师孙向东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彭振博的共同带领下,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为动力,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佳绩,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浙江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坚持“双带头人”引领,优化团队结构。团队科研带头人孙向东,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现任浙江省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宁波市高性能石油树脂制备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恒河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组织教师赴企业开发项目,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企共同攻克4项石油树脂领域国内首创的关键技术,助力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石油树脂行业领军企业,年产值破百亿元。 团队建设带头人彭振博,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应用化工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工基础课程研究与教学专门委员会秘书长,入选教育部产业导师库技术技能大师、全国石油化工教育教学名师、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主持的教学成果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他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工作,学术造诣深,在团队中起到了带头领导作用。 在两位资深教授的带领下,学校组建了包含18名专任教师和3名兼职教师的应用化工技术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均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12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比达67%。多名教师入选省市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荣誉和奖励。史海波、陈艳君、汤晓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施美霞入选省级“钱江人才计划”。 夯实思想政治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教学团队说课程建设”“骨干教师说课堂革命”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团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融入团队建设全过程,强化培根铸魂。团队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全员”为重心,建立团队“三全育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充分激发团队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主动性、创造性、持久性。 探索教师发展路径,提升团队职业能力素养。团队围绕教学能力、“双师”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维度制订全面的教师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方案。 “名师领衔”打造教学团队:以孙向东国家名师工作室、董晓燕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定期开展教科研沙龙和“行知讲坛”活动,培养科研与教学骨干力量。 “产学互动”提升教学能力:新进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承担石油树脂领域应用研究,提升科技与攻关能力;推进“企业出题,教师解题”,14名教师在下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与研发生产相结合能力,5项成果获省级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奖。 “双岗双聘”机制突破人才互通壁垒:与恒河材料公司、中国科学院材料所等共建教师与技术人才双向互聘、双向赋能、双向兼薪、双向管理等“四双向”互通机制,校企50余名人才互通,5名教师任企业总工程师和研发总监。 加强校际合作,建设化工团队协作共同体。近年来,化工学院充分发挥高水平高等院校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与化工技术领域6个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成化工与制药技术协作共同体,增强立项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切实发挥协作共同体的引领作用。 团队把课题研究作为促进团队建设的有力抓手,牵头立项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和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等1项重点课题和5项一般课题。 依托专业和团队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完成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团队成员均为“双高”建设骨干,建设期内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团队积极开展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立项5门国家级课程,9门省级课程,出版教材11部;建设了董晓燕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彭振博技能大师工作室、孙向东国家名师工作室、竺士杰“红匠学堂”、刘晓梅劳模工作室等5个研修平台,与恒河材料、能之光新材料等企业合作,新建双师双能教师基地9个。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教师团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创新的新路径,为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化工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布局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