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成为全面育人视角下作业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的重要载体,如何让作业真正发挥反馈教学、改进教学的作用,如何设计更为有效、优质、多样的作业体系,成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布置实践型作业,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探索者。实践型作业一般以真实任务为背景,或由教师设计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的情境任务,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完成。它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在作业布置上,我们应该以实践性作业为主,让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 比如,通过学习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树之歌》和《十二月花名歌》,学生了解了很多植物。我们结合班级文化,特别设计了如下语文实践型作业:我为班级选“班植”。具体要求:一是班植可以是树、草或者花;二是学生课下选取植物进行观察,从入选植物的名称、样子、气味、颜色、诗句、特点等方面介绍入选的理由;三是制作班植绘本,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可任意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完成的作品上传群相册大家共赏,优秀作品放在班级文化栏长期展示,并会获得“植物种子”作为奖励。 这一特色作业旨在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花草树木、了解大自然,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渗透到选取和推荐班植的过程。 设计探究型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重构者。主题探究式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某个主题中联系生活实际,获取生活经验,同时创造学习的情境,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探究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学习统编语文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采取了主题式探究作业的形式:养蝌蚪—观察蝌蚪的成长—以绘画记录蝌蚪的成长—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观察记录—蝌蚪变成青蛙后观察青蛙的样子—搜集有关青蛙的小故事或歌曲等—设计保护青蛙的标语—编排《小蝌蚪找妈妈》课本剧。 这样的探究型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发现学生全程都很兴奋,尤其是课间,学生三五成群在教室里说着自己的新发现。作业如果成为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就会乐于付出双倍的努力去完成。 开发节日作业,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导者。综合型作业的布置要通过梳理各学科内容,从中找到融合点。节日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将不同学科整合起来,促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各学科围绕节日布置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同时富有挑战性和情境化的作业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 比如,中秋节来临之际,学校通过学科课程整合设计了“探秘中秋”节日课程。将语文作业设计成——说中秋故事、诵中秋诗词、趣玩飞花令等;将数学作业设计成——运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设计“多彩月饼”图纸,开展“小小预算师”活动,带领学生预算制作月饼需要的资金;将英语作业设计成——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说一说如何过中秋,摘抄关于月亮的英文诗歌。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远离了枯燥的机械式作业,引导学生以探索之心漫步于多彩世界,学生“抢着做”“比着做”,成为自己思维的主导者,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 建立自选超市,让学生成为自主的选择者。建立作业自选超市可以有效实行分层作业,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与学情,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自由创造中唤醒自律。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将课时作业设置为“基础型+提升型+综合型”三个层次。基础型作业侧重于字词句的训练,夯实基础;提升型作业注重探究语言规律,进行迁移运用;综合型作业实现跨学科融合,形式多样,自主选择,体现“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1+X”的组合。三个类型的作业各有侧重、层层深入、相互关联,最终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比如,学习了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一课,基础型作业可以设计成“词海拾贝”,包含“识字写字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两项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型作业设计成“小试牛刀”,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语句生动有趣,教师为学生提供关于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春天的景象,学生借助画面进行仿写,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综合型作业设计成“各显神通”,一是对照本课思维导图向小伙伴介绍花钟,二是观看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两项作业任选其一。这一综合型作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作业自选超市针对不同学情进行分类设计,避免了之前作业布置的“一刀切”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 实践型、探究型、综合型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完成作业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动机翻转,看到了学生指尖上的无限智慧,看到了学生思维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兴趣和学习差异,挖掘适合学生的资源,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相关联,不断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的乐园。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枫香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