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诸向阳⑨
月 迹
——跟着名家写月亮
诸向阳

    《月迹》这篇课文是写月亮的——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寻找月亮的踪迹,在寻月的过程中,一路伴随着惊呼。初见镜中月,大家都很高兴,月亮由圆而亏,最后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三妹说月亮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生嫉妒。听奶奶说月亮没走,大家越发觉得奇怪。河中寻得月亮,大呼小叫,惊喜万分。在弟弟妹妹眼中看到小小的月亮,顿觉满足。月亮竟是这么多,它是属于大家的,属于每个人的。这样的月亮好玩又有趣,别具一格又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来看看课文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月亮的——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这月亮是有腿的,像个淘气的孩子。作家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写活了。一个“溜”字将月亮悄悄地不被人察觉地爬着竹帘格儿,出现在穿衣镜上的神奇之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一个“爬”字充满了魔术般的气息,与之相随的是月亮奇幻的变化。

    其实,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写月亮的文章写得精彩的可以说比比皆是。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到了月亮,他这样写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月光泻在荷塘上的情景,一片清幽,一片梦幻。

    月亮是作家们所钟爱的,作家赵丽宏在《望月》中这样写月亮——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赵丽宏采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将月光洒满江面的景色写得多么美丽迷人。

    作家斯妤在《小窗日记》中用这样一段文字写月亮——

    半圈明晃晃的月丝,发着白金一样的光辉,静静地,几乎不为人察觉地嵌在暗蓝色的天空!我敢说,我从来不曾想到宇宙间还有这样清新娴静的景致,还有这样细如丝线、亮若白金的玉华!蓝天,银辉;月圈儿弯弯,天幕儿垂垂。

    月圈儿弯弯,天幕儿垂垂,这月色多么动人。

    贾平凹写的《月迹》是一种传神之美,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是一种朦胧之美,赵丽宏写的《望月》是一种清幽之美,而斯妤写的《小窗日记》是一种娴静之美。

    课堂上,我会跟学生说: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月亮,你会怎样写呢?来看看我们的同龄人笔下的月亮。

    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在这幽静的夜晚,那满盈的月华泻下一片柔和的光辉。像那朦胧的轻纱拂在了我的脸上,在那暗蓝色的夜空,她多像一颗无瑕的珍珠,嵌在了黑幕上面,朗照着我。

    抬头望月,月光朗照着我,我与月亮融为一体。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柔和的月光洒向了大地,银白色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如同在仙境一般。鱼儿从湖中跳起,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扰乱了清静的月夜。

    鱼儿被月光惊醒,从湖中跳起,以动衬静,愈显其静。

    中秋节的月色是最美的,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中秋夜到了,我在阳台上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柔柔的月光映在我的身上,月饼的甜与月光融在一起。月光为月饼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我仿佛在吃着一个月亮。

    童真与童趣,跃然纸上。

    看了同龄人的文字,我会顺势引导:同学们,请拿起笔来,写一写你看到的月亮,让大自然赐予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