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确保教师教育改革蹄疾步稳
——2024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观察
本报记者 黄 浩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以各种形式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日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围绕教师教育“谁来办、办什么、怎么办”等相关议题,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共同研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路,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成就: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发布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相继出台,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为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党中央的统筹部署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突出成效。

    “国优计划”实施,正是教师教育工作系列成就的一个缩影。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支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30所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2024年,教育部启动“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支持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所香港地区高校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

    作为首批入选“国优计划”试点的高校,清华大学依托多学科力量和校内外资源,在课程方案中紧扣时代脉搏与科技前沿,设置“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大数据与学习行为分析”“人工智能与教育”等交叉创新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等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努力实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该校共遴选出来自30个院系的67名学生进入项目学习。

    “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举办教师教育,既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国优计划’的实施对于强化党对教师教育的领导、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刘益春说。

    如果说“国优计划”指向创新人才培养,那么“优师计划”则指向“托底攻坚”。为了通过抬升底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国家于2021年实施“优师计划”,定向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教师。三年来,承担“优师计划”任务的各师范院校各尽其责,拿出最好的资源投入该计划中,构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特色课程体系。明年,一批情怀深厚、专业过硬的“优师计划”毕业生即将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教书育人。

    “希望将来作为人民教师的我,可以在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种子,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安徽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凌启航说。

    与此同时,聚焦教师培养层次提升,今年起国家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改革,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供给。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计划实施,一批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正在不断成长;指向教师智能素养提升,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小学校长教师齐聚港澳开展研修,促进港澳和内地教育创新发展……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与行动的正向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自2022年实施以来,72所师范院校结成“亲戚”,共同推进人才交流、学科共建、学生联合培养、图书等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其中有许多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如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周口师范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师范学院不仅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且积极凝练乡村教育特色,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高质量学术成果多项……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赵健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对在艰苦办学条件下坚持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的院校予以重点优先支持,极大强化了地方办教师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协同提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希望各组团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成效,使其成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特别是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准关键点、发力点,协同研究提出对策,为下一步深入改革、完善协同提质机制提供参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说。

    新任务:破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难题

    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关键支撑,也是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下,办好教师教育需要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师范生、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学”,解决好“谁来办、办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啃下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硬骨头”。

    谁来办教师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近年来在调研中发现,在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院校结构布局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开设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多、办学层次低,师范院校综合化办学倾向突出,师范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严重,培养层次与用人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等。

    为此,张志勇建议,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提质、升格、合并、转型发展,并强化师范大学与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主体地位。

    “比如,可以支持部分优质高职高专办好中西部急需的专科层次教师教育。全力推动师范大学、重点师范学院提升培养层次,加大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推动高水平综合大学理科、科学、技术、工程学科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张志勇说。

    “每一所师范院校,不管遇到什么挑战,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主责主业的传统不能间断,再困难也得坚持。”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说。

    从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来看,当前师范生培养还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比如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师德教育类、数字化相关课程;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科学素养及科学史类课程;一些学校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紧跟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为此,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李森表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亟须当代中国“刚需”的教师教育课程。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受西方‘专业化’思潮影响明显,当前亟待建构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理论。”李森建议,应建设中国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自觉构建以“中国心”“中国情”培育课程为统领,以师德、师知、师能、师情培育课程为主体,以传统、地方、学校、个体课程为延伸的大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比如,为了强化师德教育,华南师范大学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开创以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为抓手,以关怀理念为价值导向、以榜样人物为示范引领、以故事宣讲为主要载体、以同伴情感链接为纽带、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以专家思想启迪为拓展的“1+6”浸润式师德养成模式,为新时代师德教育提供鲜活的实践案例。

    针对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所欠缺的问题,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介绍,近年来该校构建理实融通的教育实习课程体系,打造校地一体化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平台,搭建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研修、观摩的一流平台,打通大中小学人才培养直通通道,实现师范生的校地协同培养。

    针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与会专家提出要“建立和优化评价机制,确保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制度能够落实执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切实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运行质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看清大势找定位、围绕战略把方向、聚焦问题抓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在新时代的蜕变,强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新期待:为绘就教育强国蓝图贡献教师教育力量

    “教师教育地位重要、历史悠久、体系庞大,在这样的领域推进改革,责任特别重大、工作特别复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扛起改革的重担、坚定改革的决心、掌握改革的方法,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取得实效。

    面向未来,会议强调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首要是强化思想动员。为此,师范院校要广泛开展领导班子、院系和教师的大讨论,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同时,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同院校在教师教育改革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高水平综合大学发挥教师教育改革“尖兵”作用,发展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部属师范大学彰显“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培养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强化教师教育研究;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发挥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区域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教师;其他地区特别是不在省会城市的师范院校要扎根所在区域,凝练培养特色,为区域内教师培养和教师在职能力提升提供坚强支撑。

    作为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介绍,该校在“强师工程”之外实施“拔尖创新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简称“卓师工程”),以发展新质教育生产力为核心,培养战略型、未来教育家型教师。

    “‘强师工程’致力于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最需要的教师,‘卓师工程’致力于培养一批国家最拔尖的教师,二者共同构成了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北师大方案。”汪明说。

    而作为不在省会城市的师范院校代表之一,长江师范学院秉持“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聚焦乡村教育发展,培养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毕业生遍布渝东南每所学校,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了保障教师教育优先发展,会议还提出,要坚持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师教育。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强化政策引领,省教育厅联合省直五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优化师范教育布局、建设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政策设计。江西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带动教师培训质量整体跃升。重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实施“教师队伍强基培优”行动,同时印发《重庆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教师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投入和支持,让教师教育焕发出蓬勃生机。无论在教师培养培训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是在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均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师教育大有可为,同时也使命艰巨。当然,教师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如今,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围绕“强国建设、教师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教师教育工作者正在作出有力回答。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