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阅读让我们的未来山高水长
王卓伟

    当下,教育变得多元、立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似乎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为解燃眉之急,或是为讲公开课需要翻阅案例做参考;或是做汇报,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做借鉴……读书的快餐化、碎片化、功利化已然成为当下青年教师读书的一种状态。

    其实,读书的方式无所谓对错,只要肯读、能读,总是有益的。但要让我们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变得厚重而有底蕴,让我们每一个年轮的增长都有质感,也许还不能停留于此。

    教育的美好在于一群爱读书的教师带领一群孩子读书。那么,教师要读哪些书、怎样读?

    读专业的书——曲径通幽处。有人说,读书是语文教师的事儿。其实,无论教什么学科,读专业的书都是我们在本学科安身立命的基础。教数学的不懂逻辑关系学,教科学的不懂实验原理,教物理的不能解读生活现象……没有厚重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只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无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也会变得寡淡无味。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专业上的发光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有对本学科的挚爱,站在讲台上就是所教学科的代言人,犹如一束绚丽的光照耀孩子探索知识的路。

    读专业的书,也包括读一些专业期刊和文章,它可以给予教师最前沿的专业理念和实践,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常常提供给我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思考,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学习活动设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大任务……伙伴间的相互启迪常常带给我惊喜。史宁中、吴正宪、华应龙、张齐华等数学名师所写的书也常常成为我的案头书,在阅读中不断揣摩数学名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不断引导我领悟学科本质,于细微处着眼,在学科间做大文章。

    读专业的书如在繁华中偶遇一曲径,越行走越智慧,越行走越惊喜。一切美好,似乎都在寻觅那一通幽处的偶遇……

    读经典的书——柳暗花明间。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若不啃几十本大部头的教育经典书,就无法让自己深深扎根在教育的泥土里,无法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教育经典之所以能穿越百年风雨仍旧熠熠生辉,是因为每一次理论提炼都来源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研究。陶行知先生深受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从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到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在实践的土壤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应运而生;苏霍姆林斯基躬耕于教育一线,深入个案几十年跟踪研究,著就《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多部经典著作,无不成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理论导航。

    读经典教育书籍,让我们心存敬畏,遵循规律,不走弯路、歧路;读经典教育书籍,让我们用教育哲思不断引领教育行为,用教育行为不断感悟教育真谛。读教育经典如行至山重水复处,正不知归路,却遇柳暗花明……

    读国学的书——小桥流水时。中国五千年文化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作为教育者,读国学的书会不断在阅读中增强民族自信、丰厚文化底蕴、感悟人性光芒。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吾日三省吾身”……每一部国学经典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在品读中滋养心灵、涵养品行,当我们内心变得强大才有足够的力量润泽更多的生命成长。

    读国学的书,悟天地之法,行自然之事,如坐看云起时,闲庭看落花,自有一份小桥流水的恬淡自然……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而阅读似乎也有三重境界: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间,小桥流水时。教育的路上,只要肯行走,自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相信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的未来山高水长。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云顶学校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