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寻访百年老校·河北定州中学
燕赵闪耀“定中星”
本报记者 韩世文 | 丁建勇

    河北定州中学的前身“定武书院”肇建于1738年,距今已有287年历史。1902年2月21日,原国民政府参议、农工部部长谷钟秀等人创办“直隶省定州官立中学堂”,是为建校日,并亲笔手书校训“勤朴仁勇”。120多年来,定州中学桃李满天下,英才遍五洲,众多大师、英模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定中星”,照亮了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2023年2月2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15882号小行星1997CF29正式命名为“定州中学星”(简称“定中星”)。自此,河北定州中学成为国内鲜有的以国际小行星命名的中小学校。其百廿历史画卷中,王森然、张寒晖、孙志远、赵慈庚、郑政、郭永等一大批教育大师、英模英烈、科学精英仿若璀璨的“定中星”,为民族的独立复兴、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如今,“星”光闪耀下,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在定州中学不断得以弘扬,科技创新人才也正在不断涌现……

    巨星灼灼:教育家精神激扬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河北省定州市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被誉为状元之乡、诗歌之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北方出现了两位与定州有不解之缘的世纪大师。一位是著名国际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当时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世界上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另一位是我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王森然,著名教育家、史学家、美术家、革命思想家。他们犹如两颗巨星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2024年9月在定州首映的电影《平教之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晏阳初真挚淳朴的为民情怀。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在河北定县开展长达10年的平民教育实验,并把“定县经验”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29年,晏阳初携妻许雅丽女士(美国人)及襁褓婴儿离开北京,举家迁入偏僻艰苦的定县8年。“我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才到农民生活里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是他的真诚自白。

    少年时的王森然曾因剪掉发辫,鼓励同学响应辛亥革命,轰动当地民众。孙中山乘专列北上途经定县时专程停车召见了他。1917年,蔡元培到直隶省立第九中学(定州中学曾用名)视察,向王森然讲了教育救国的道理,使其奠定了终身从教的决心。1921年,王森然在启蒙老师邓中夏影响下,组织了“新文化研究会”“新教育协进会”等进步学术团体。70多年里,王森然曾在直隶第六师范学校、陕西榆林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为中华民族培育了几代人才,刘志丹、谢子长等都是他的学生。

    晏阳初和王森然两位世纪大师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不断感召着定州中学教育人把人生理想与教育梦、中国梦紧密融为一体,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河北省最美教师”于海娟,学生工作专心、贴心、入心,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富于创新,赢得了学生爱戴、家长尊重和社会赞誉。作为河北省于海娟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引领全省高中化学教师潜心治学、专心育人,成为学科教学中的一面旗帜。

    学校还号召大家弘扬晏阳初、王森然的精神,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职业态度和思维方式,努力做永葆情怀的教育家、善于规划的设计家、充满智慧的艺术家、学生心灵的雕塑家、满腹经纶的学问家、教育科研的实践家、与时俱进的创造家。

    学校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教学相长”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教学改革研究课、同课异构对比课等多层面的公开课,引领教师持续创新发展,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2001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02年学校百年华诞之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学校题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敬业笃学教书育人”。享誉燕赵的定州中学,也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红星闪闪:革命者精神激燃思政教育青春活力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歌》激昂的旋律响彻校园,一场“唱红歌,颂英雄,爱祖国”主题思政课在定州中学升旗广场举行。追寻红色记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感受家国情怀,为学校思政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特别是通过讲述人民音乐家张寒晖、革命先驱孙志远、“蓝盔卫士”张海波等杰出校友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师生感受到定中学子红星闪闪的血色年华和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指挥东北军官兵高唱《松花江上》,歌声令全场官兵热泪盈眶,举拳高呼“打回家乡去”。一曲《松花江上》引燃了熊熊抗日烽火,促进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称“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张寒晖14岁考入直隶省立第九中学,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了《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70多首歌曲和十几部戏剧、小说,与冼星海、聂耳并称“中国音乐三杰”。

    杰出校友孙志远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参与开创了平原游击战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孙志远被调到中央,担任了国家经委副主任以及三机部部长等要职。

    “蓝盔卫士”张海波,曾于2007年、2014年两次奔赴非洲,参加中国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在利比里亚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安全局势特别动荡、埃博拉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始终积极战斗在一线,最终献身在维和岗位上。

    这些杰出校友,为学校的“大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力量。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定州中学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定期组织师生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定州市清风店战役旧址,宣讲红色故事,让红色文物在学子心中“活”起来。同时经常邀请名师大家、英模人物和各行各业先进代表到校开展革命教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题思政课活动中,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少奇的扮演者、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名誉主席郭法曾饱含深情地讲授了一堂思政课,让师生受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洗礼。

    学校积极探索“思政+学科”授课模式。吝玉霞、白宝匣等思政课教师在省市多次开展线上线下教材培训,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元学习方式,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贯穿融通。

    思政引领,素养为要,育人育心,五育并举。学校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互通,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切实改变当前高中教育“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状。2024年10月,定州中学成功承办河北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送的3个参赛节目均获省一等奖。其中,青年教师王意达、张丹、孙雪琳创意改编的民乐合奏《打枣》入选2024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京津冀特别策划暨闭幕式活动,受到省内外专家、师生的广泛赞誉。

    新星灿灿:科学家精神激活科学教育创新潜力

    20世纪著名数学家、定州中学校友赵慈庚年轻时曾立誓,“社会虽恶劣,必入其中而不陷焉;学问无止境,必百忙中而不辍焉”。驰隙流年,斗转星移,风华正茂的定州中学,新星闪耀,一颗颗“科学之星”冉冉升起……

    天文学家郑政,1988年考入定州中学,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受聘于犹他大学物理和天文系任教至今。2022年10月10日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郑政始终心系祖国,一直与国内学者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用其所学回馈祖国的科研事业。

    定州中学校友、清华大学教授郭永,被授予“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领军人物”。疫情严峻期间,郭永科研团队与病毒“赛跑”,自主研发检测技术,写就大我的勇气和担当。郭永表示,“一直以来,我们的团队坚持在科研上创新求真、将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更多硬核产品,为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贡献”。

    90后“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王光宇,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具有独特的思考和研究方向,在信息与医学交叉、智能生物医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王光宇看来,科研工作是一场马拉松,只要长期专注投入、保有好奇心和灵感等,总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

    一代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励一届届青年学子“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学校贯通国内与国际、中学与大学人才双向培养渠道基础上,在王雷、姚允贺等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努力下,定州中学科创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推选评定100名优秀中学生授予“定中星”荣誉称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潜力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学校受邀参加清华大学“2023北京创客盛会”;创客作品《现代小区室外智能加湿系统》在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竞赛活动中获得高中组国赛资格;80多名学生荣获河北省少年儿童发明奖;94名学生荣获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一等奖;在全国第24届飞行模拟大赛中荣获综合成绩第一名……2024年10月,定州中学学生边扬博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勇夺第一名,成为20多年来河北省首个获得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第一名的中学生。

    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定州中学科创教育的成效。学校还连续6届获评河北省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锚定科学教育工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建成18个国内一流学科创新实验室,为实施科学教育、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景,为学科教学、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