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讲述“我的劳动小趣事”,用寒假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劳动成果展示室,清洁绿化管护区、食堂……2月13日,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是一堂集体“劳动课”。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让孩子从开学就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意义。”新街镇小学校长王素东介绍。 作为乡镇学校,新街镇小学距离市区较远,校园占地面积全市最小,教师流动性很大。“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王素东发现,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近年来,学校追溯110年前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在新街组织垦荒种棉的历史,挖掘“勤勉、开拓、笃行、爱国”的“垦殖精神”,开辟了素质教育新天地。 新街镇是著名的苗木之乡,学校便对劳动中队的命名赋予乡土特色,如白杨中队、玉兰中队等,校园足球队则被冠名为“小树苗”。“用这些具有乡土特色的名字命名,就是希望孩子能记住家乡特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校长介绍道。 学校会在植树节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每个学生栽种一棵树,并拍照纪念;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等节日,按照年级编制月度主题活动,并融合创意花瓶制作、包粽子、播种、浇水等劳动实践。学校每学期还会设立“劳动周”,时间节点选择在气温较高或较低时段,有意让学生“冻冻手”“出出汗”,切身感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寻找各个学科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语文教师袁晓敏举例,在语文课堂上,她会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写作文,描述劳动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既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 除基础劳动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当地垦殖文化馆、苗木展示馆研学,邀请社会事业局、 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等开办讲座,寻访家乡劳动者和苗木经纪人,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拓展孩子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面向全员的劳动教育,释放了学生的身心活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树苗”正在成长为美丽的风景林:《“粽”享劳动时光》 《“韭”意浓浓 劳动飘香》等学生劳动作品纷纷入选省级平台;学校“‘以垦树人’劳动特色”课程基地顺利通过江苏省中小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结项验收。 “看到孩子在劳动教育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王素东欣慰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