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开了,老师我想你……”窗外,樱花肆意绽放,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诉说着温柔的思念。校园广播站里飘出的这首《老师我想你》,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又一次想起了初中英语老师——季明京。 1982年,我考入山东省郓城县第十一中学,这所学校刚由高中改制为初中,我有幸成为第一届初中生。季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在那个信息化手段匮乏的年代,是他用手绘卡片和一台录音机,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开启了英语学习的大门。 我们在小学从未接触过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季老师便从最基础的部分教起,他用卡片展示单词,还会拿出实物,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同学间互相抽卡片读单词、表演动作猜单词甚至用说唱的方式复习巩固单词,这些活动充满趣味,让我们在欢乐中迅速掌握了单词,也深深爱上了英语学习。那时的我们,虽不懂其中蕴含的教育原理,却被季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大家都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尽管当时中考和高考英语都不考听力,但季老师十分重视培养我们的听说能力。晚饭后,我们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季老师总会提着录音机来到教室播放英语语音,要么是当天学的单词、对话、课文,要么是轻快的英语歌曲。录音机的声音不大,他也不强制我们听,同学们各做各的事,有人在走廊聊天,有人在教室下棋、看书,也有人专注地听着英语。教室内氛围轻松自由,却又不失和谐,直到晚自习预备铃响起,季老师才会关掉录音机,提醒我们做好上课准备。日复一日,录音机里流淌出的英语语音成了我们青春岁月里独特的背景音乐。 为了提升我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季老师组织了各式各样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故事会、朗诵会、书法展、歌曲展等。没有华丽的舞台和耀眼的灯光,操场边青砖砌成的小方台就是我们的展示天地。曾经腼腆胆小的我也鼓起勇气站在台上,朗诵了课本里的文章。在季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成绩也不断提高。记得初三时,我们两个班参加一个报刊组织的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还获得了证书。 如今,我也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陪伴、关爱、包容、激发、启迪等教学理念都深受季老师当年的启蒙和影响。 季老师本是高中教师,面对我们这群英语零基础的学生,他没有丝毫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帮助我们。初一暑假,他召集了两个班英语基础薄弱、自愿补习的十几个学生办了一个“补习班”。 那时没有电话,乡村道路上也没有机动车,但为了确保安全,季老师还是根据我们居住的村庄位置将大家分组并选出组长,还细致地编排了大家骑自行车的顺序,同时严禁我们超车和并肩骑行。 季老师家里桌凳有限,他就把两张木板小床搬到院子的槐树下,我们用砖或土坯垒成座位,围坐半圈。他把废旧木板刷成黑色挂在墙上当作黑板。尽管季老师有工资,但当时家家都不富裕,师母是农村户口,要养育3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可暑假20天的补习,季老师没收一分钱,我们还吃了他家不少西瓜、甜瓜以及师母蒸的马蜂菜窝窝。如今,想起季老师给予的丰富知识给养、师母给予我们的温暖呵护,我一次次泪眼婆娑。 在那个聒噪的夏天,我们在季老师家的槐树下学习、下棋、做游戏。凉爽时,季老师会带我们到田间,教我们给棉花摘除顶端优势,讲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还告诉我们各种杂草的名字。我们会拽回杂草喂羊和兔子,还兴致勃勃地给这些小动物取英文名字。补习结束时,季老师给我们每人写了学习评价,叮嘱回家再看,可我们都按捺不住好奇,半路就偷偷打开。看完后,大家眼中满是激动的泪花,随后默默骑上自行车向家的方向飞驰。 时光匆匆,一晃40多年过去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每当遇到调皮的学生让我情绪低落,或是教学上遭遇瓶颈感到焦躁时,我总会想起季老师。我努力像他一样,用激励、唤醒和鼓舞去启发学生,用包容和关爱去呵护学生的成长。 令人痛心的是,季老师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教诲和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季老师,您放心,当年您用心培育的幼苗,如今已茁壮成长,并成为像您一样的教师。 “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老师我想你,走过循环往复的四季,老师我想你……”歌声悠悠,思念无尽,季老师的身影也在这歌声中,愈发清晰。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