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关注”是我在班主任培训中学习到的学生问题焦点解决策略之一,它强调从积极的一面重新解释学生的问题表现,挖掘学生自身拥有的资源,探索没有出现问题的“例外”时刻,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通过有效的经验和策略方法,用小的改变推动“滚雪球”效应发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生小张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生。开学初站队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身材很魁梧,一米八的个子使他在班级男生中特别显眼。从一开始站队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话,一会儿和女生聊天,一会儿又和男生打闹,纪律很不好。开学一周内他和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发生过矛盾,揪前桌女生头发、给同学起外号、恶作剧吓唬同学、沉迷网络游戏、课上与老师顶嘴、糊弄作业……这些行为经常引起其他学生和科任教师的不满。作为班主任,我多次尝试与他沟通,想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听听他对新学校、新同学和学习的看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还引发了他的反抗情绪。 于是,我尝试关注问题的正向意义,运用正向关注方法,用积极的一面重新解读小张的问题表现。揪前桌女生头发、给同学起外号说明小张渴望与同学交流,想和同学成为朋友;沉迷网络游戏说明他对新鲜事物抱有热情,并有一定的毅力能够专注地为目标而努力;课上与教师顶嘴说明他渴望表现自我,有独立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作业不认真,糊弄教师说明他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对学习兴趣不足。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小张对班级新开展的“爬格子”活动很有热情,每次因为表现好能够“爬格子”就神采飞扬、特别兴奋,因违反规定被扣掉格子时就会很沮丧、情绪低落;一次交饭费的时候,一个学生因饭费找不到一直哭,他就主动递纸巾给他并帮他一起找;一次语文课小张举手回答问题,答对后非常高兴,整节课都听得很认真;有几次督促同学抬饭箱做得很好;某次同学对他进行语言嘲讽,他虽然很生气,但只是口头警告,而没有上手就打;体育课上跑步很累了,满头大汗但仍然能够坚持到最后…… 这些“例外”时刻让我有信心帮助小张克服不良行为,逐步完善自己。在和家长、小张座谈商议后,我和小张一起设定了一个月的目标:先从语文课的课堂听讲开始,每天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不超过3次;每天坚持在语文课上主动举手回答一次问题;坚持两个星期,每天尽最大努力完成各项作业。对此,小张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课上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答对后全班表扬;每天检查他的记事本,确保每项作业都记全;如果按时完成作业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及时肯定。 根据小张的需求,我制定了如下措施:送给他一个记事本,并手把手教会他如何记事;派组长每天检查他的记事本并签字,确保每项作业都记录准确;与家长达成共识,每天他完成作业后将记事本每项打好对勾的截图通过微信发给我;持续两个星期,每天只要能够在21:00前发截图给我,并确实完成了各项作业,就可以在班级奖励中得到两个格子。我们把上述约定记录成文字,并双方签字贴在小张的课桌上。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除上述措施外,我还注重鼓励和肯定的力量,让小张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被认可被表扬的优越感。比如,无意中我发现每次小张作为值日生总是把黑板擦得特别干净,我借机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在班级票选“擦黑板小能手”,他高票当选。我任命他为班级黑板负责人,负责每节课检查值日生擦黑板的情况,有了这个头衔后,课间他从追跑打闹变成了监督同学擦黑板,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缓和。 一个月后,小张初步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各科教师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小张的作业和以前相比,无论字迹还是正确率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局部的改变往往会带动整体的改变,小张在作业方面得到改善的同时收获了自信,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比如,在学校运动会团体游戏“奔向未来”中,他在比赛前认真观察其他年级的表现并给同学总结成功秘诀;在元旦联欢会上,他主动帮助班委布置教室,还自己准备零食分给他人。 小张的改变还在慢慢延续,正向关注就像打开学生心灵的密码,告诉我学生缺少哪些指导,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容易接受,还可以借助什么力量帮助学生改变现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重新认识了学生,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生长点,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不断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良好的期望传递温暖的力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班主任应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期待,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