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课程图纸
“泥”好,牡丹
祝稳稳

    牡丹是山东菏泽的城市文化符号。每逢牡丹花期,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路小学的校园便成为一片花海。在牡丹馥郁的香气中,以“花开盛世—童创牡丹”为主题的校园牡丹书画展盛大开幕。

    漫步校园,花坛周边错落摆放着立体牡丹手工作品——黏土塑造的花朵娇艳欲滴,牡丹花瓶亭亭玉立……这些牡丹题材的艺术作品与校园里盛开的牡丹花虚实映衬、相得益彰,引得学生纷纷驻足欣赏。

    而最惹眼的还是道路两侧展台上学生创作的“牡丹瓷”作品——每片花瓣都展现着牡丹的雍容华贵,是牡丹之美与陶瓷艺术的完美融合。

    牡丹瓷是菏泽的特色新派美术瓷种。当地陶瓷匠人以优质白瓷土为原料,用精湛的纯手工技艺定格菏泽牡丹的绝美风姿。牡丹瓷的制作过程融合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传统陶瓷技艺,全方位展现牡丹盛开时的蓬勃生机与艳丽色彩。所以,它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是菏泽文化的亮丽名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学校扎根家乡文化土壤,深度挖掘牡丹花朵的绰约风姿,探寻其背后绵延千年的文化脉络,打造了“‘泥’好,牡丹”特色美育校本课程。

    课程以“如何表现牡丹之美”为核心驱动性问题,借助3个关键子问题,串联起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探究活动。通过探究“牡丹的历史、品种、花语和价值”,让学生了解牡丹的文化内涵;思考“如何赏析牡丹瓷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聚焦“如何创作牡丹瓷作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领悟美的真谛,感受艺术魅力。

    课程共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识牡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牡丹。学生通过全学科阅读,涉猎多学科知识,探寻牡丹在不同领域的印记;实地参观牡丹园、公园,感受牡丹风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牡丹的栽培历史、生长周期、品种、花语和价值,培养信息提取与发现美的能力。第二部分“探牡丹”,学生走进曹州牡丹园,近距离观察九大色系和十大花型的牡丹,分辨不同品种的独特之处,锻炼观察力与探究力,深化对美的认识。第三部分“赏牡丹”,学生走进菏泽国之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牡丹瓷产品;走进非遗工作坊观看“捻花师傅”制作牡丹瓷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创作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第四部分“创牡丹”,学生整合知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黏土及牡丹瓷制作工艺进行创作,提升造型表现能力,实现从感知美到创造美的跨越。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规划了7个紧密相连的关键环节:兴趣驱动、自主学习、作品赏析、合作探究、创作作品、展示评价以及情感提升。

    兴趣驱动是课程开展的关键。学校利用画展、艺术节的氛围,用精美的牡丹瓷作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通过调查表,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牡丹瓷,我目前已经掌握了哪些信息”“我还渴望了解哪方面的知识”“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何种方法才能解开这些疑惑”,点燃学生对牡丹艺术探究的热情,为课程推进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环节,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菏泽市图书馆。学生在馆内阅读、收集资料,聚焦牡丹瓷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借助任务单,帮助学生了解牡丹瓷的历史源流、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探究主题和方向,制订详细计划,预估问题并提出应对预案。

    作品赏析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菏泽尧窑舜陶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展厅里的牡丹瓷色彩夺目、造型丰富,学生分组挑选作品,仔细端详,探讨制作者如何从自然中获取灵感,随后各小组分享心得与收获。菏泽牡丹瓷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合作探究环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非遗工作坊。学生通过观察、访谈、画图记录等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探究创作方法,细化实践步骤,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实践创作环节,学生在“捻花师傅”的指导下制作牡丹瓷坯。他们搓揉白瓷泥,挤出空气,揉捏、拍打至泥质细腻。分组后,学生捻制牡丹花瓣,调整折痕,塑造花朵形状,填充花蕊,完成素坯。素坯晾干后进行素烧,再进行组装、上色、施釉,最后经1300度高温3次烧制,历经20多道工艺,制成菏泽独有的牡丹瓷。

    展示评价环节,学生以牡丹瓷作品为成果展示。经高温烧制的牡丹瓷质地洁白、器壁薄透、声响清越、色泽温润。学生分组介绍作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情感提升环节,各小组分享制作牡丹瓷作品的收获与体会。有的学生分享团队协作的欢乐,有的感慨自身在工艺学习中的成长。教师总结道:“一块泥巴历经手的温度浴火重生,成就世间精彩。不经历浴火又怎能凤凰涅槃呢?所以,不管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老师都会等待你们每一朵花的‘烈焰蝶变’。”

    从实施成效来看,“‘泥’好,牡丹”美育校本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重大。学校构建的牡丹主题美育课程体系,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成长指引方向,让学生在泥塑牡丹过程中充满快乐,尽情发挥想象。他们烧制的牡丹瓷作品精美绝伦,融合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在校园拍卖会上备受追捧。这一课程体系助力学生解锁美的密码,在色彩认知、艺术创作能力上取得提升,同时让学生领略家乡传统文化的底蕴,培养坚韧、专注的品质和对美的追求。

    未来,学校将围绕牡丹之美,深化美育校本课程建设。探索校外非遗实践课程融入美育体系的路径,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