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分级精准供给,为中小学生阅读赋能
李英杰

    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如何将青少年读书行动落实落细,从只重活动走向内涵发展,从无差别阅读走向个性化阅读,从各行其是走向协同发力?为此,北京市教委及相关部门从校园阅读供给侧改革入手,抓住阅读供给侧改革这一切入点,通过解决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读什么、如何读、读到什么程度三个关键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分级阅读指南为基础,校园阅读分级精准供给为过程,阅读指数为导向和检测,协同多方力量推进中小学生有组织阅读的“北京路径”。

    首先,出台《北京市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南(试行)》,解决了中小学生阅读行动推进的目标导向问题。阅读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语文学科要重视,各学科教师都应共同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领域的阅读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大多数学科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导致不同学科的教师缺乏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推进学生阅读的自觉,也很难准确把握对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具体要求。

    为此,北京市打破单一学科的阅读界限,从学生阅读素养整体发展的角度,于2023年研制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南(试行)》(简称“分级阅读指南”)。分级阅读指南在对全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持续十年调研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现实状况,将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从低到高分成五个等级,整体对应学校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目标。每个等级均从阅读情境、阅读文本特征、一般性阅读能力表现三方面明确了表现性的水平要求。分级阅读指南一方面淡化了学科界限,将语文学科培养的阅读能力扩大到各个学科都应关注的全学科、一般性阅读能力,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实的阅读情境和阅读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各年段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目标,为中小学生阅读行动推进提供可参照的水平表现标准,为学生阅读的精准培养提供方向引领。

    其次,构建校园分级阅读供给环境,从阅读内容、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培养三方面进行分级供给,确保学生在适切的年龄参加适切的阅读活动、读适切的作品、发展应有的阅读能力。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中小学生阅读推进行动实验区、实验校,重点探索中小学生阅读分级供给的实践策略。

    在阅读内容的供给上,按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实际进行图书馆再设计。原来的校园图书馆大多是按照中图分类编码、排列的,这种统一的编码方式并不能适应所有年龄学生的阅读需要,特别是对年级较低的学生,中图分类编码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适合的阅读内容,而且编码本身对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此,各实验校在分级阅读指南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生阅读兴趣调研的结果,按照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需要对图书进行重新组织。小学阶段图书馆按照阅读水平等级分区摆放,低中年级的图书按照内容主题+推荐级别进行编码分类,高年级的图书按照中图分类+推荐级别进行编码分类;中学阶段图书馆依旧按照中图分类进行编码分类,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生活阅读的真实情境。

    在阅读活动组织上,原来的校园阅读活动往往采取全校统一的方式和节奏,对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缺少适切的回应。分级阅读指南推出后,学校的阅读活动在统一活动主题的基础上,为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阅读节奏,让每个学生参与阅读活动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在阅读能力培养上,实验校不同学科教师在分级阅读指南的引领下,主动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阅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能够按照分级阅读指南的要求设计阅读过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和评价,提高了阅读指导的适切性。

    再次,发挥评价对学生阅读的导向作用,用阅读效果反推阅读行动。北京市于2024年研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指数体系》(简称“阅读指数”),同时对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进行了指数调研。阅读指数由学生个人阅读状况和阅读支持情况两个一级维度构成,整体反映中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能力的实际状况及他们得到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阅读支持情况。阅读指数的范围为0—1600,数值越大,表示学生的整体阅读状况越好。通过开展阅读指数调研,教育相关部门可以更加准确把握学生阅读行动推进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发现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中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推进发挥了“体检”的作用。

    最后,协同多方力量,形成北京市青少年阅读促进联盟。青少年阅读行动推进以学校为主阵地,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为了有效发挥多方合力,减少重复与脱节,北京市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的青少年学生校园阅读活动。为此,北京市成立了青少年阅读促进联盟。该联盟汇聚多方资源,形成了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阅读品牌活动,共同创建了一个良好的青少年阅读生态。“阅见未来”“云享悦读”等中小学生阅读品牌活动打破班级、校际、区域和城乡界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