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epSeek(深度求索)能替学生写出一篇满分“雷锋精神”作文时,思政课教师该如何证明:思想的温度,永远无法被算法压缩?AI浪潮的兴起为中学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在智能浪潮中培育有温度的人,为学生的思想成长筑牢根基。 AI味越浓,人文温度就越珍贵。AI的迅猛发展,全方位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生态。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愈发多元,知识唾手可得。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陷入了信息洪流与价值观碰撞的旋涡之中。这预示着中学思政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知识灌输的框架,全力聚焦于学生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讲解“孝亲”相关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分组前往社区孤寡老人家中,与老人交流并记录他们的生活需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平衡现代科技的便利与对长辈的情感关怀?某养老院用AI生成“电子孝子”嘘寒问暖,这是否真的能替代子女关怀?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深刻体会到孝亲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对长辈表达关心、增加有效陪伴时间。AI生成千万句问候,也抵不过来自子女的一次真实拥抱。数字时代,情感仍有千钧之重。 AI算力越强,创新活力就越耀眼。在AI时代,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引领学生开拓未来的关键羽翼。于思政课堂,我们可紧扣课程要点,巧妙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维。比如,在探讨“绿色发展”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一个“未来绿色城市”的模型。利用AI绘图工具,学生可以绘制出他们心中的理想城市,思考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更多的环保理念,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绿色交通网络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将思政课学到的绿色发展理念具象化,还能激发创新思维,让他们明白思政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I的效率越高,爱心的力量就越深沉。爱心与责任感是人类社会的温暖内核,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鲜活的生活实例,组织学生深入研讨。比如,讲述“服务社会”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主题宣传栏活动,利用AI排版工具,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先进人物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故事,感悟奉献精神,表达对先进人物的敬意。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理论认知迈向实际行动,在奉献中学会关爱他人、心系社会。让学生明白,即便AI技术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纽带与社会担当始终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AI的智能化越高,批判性思维就越关键。批判性思维与自我超越能力是学生在AI时代披荆斩棘的利刃。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剖析事件背后的价值导向与道德准则;鼓励学生定期复盘自身学习与成长历程,不断设定新目标、实现新跨越。比如,学习“网络的影响”相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AI换脸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还可以让学生撰写“我的AI使用反思”小作文,定期回顾自己在使用AI工具时的行为表现,反思是否做到了合理合规,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他们在AI浪潮中坚守自我,不被信息洪流裹挟。 或许未来的某天,AI能精准分析所有道德和法律难题,但那些在社区服务中学会的共情、在伦理辩论中激发的思考,才是我们留给下一代最珍贵的“源代码”。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深度融合时代需求与教育目标,全力培育适应AI时代发展、心怀大爱、勇担责任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在算法能解构一切的年代,用人文精神为他们建构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系。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荆州市田家炳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