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在同一个地方被绊倒两次
邢新锋

    20多年前在山东烟台一所乡镇中学实习时上的第一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次踏上讲台,激动紧张来回撞击着心扉,课文是说明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导入、介绍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等环节进展都很顺利。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心中窃喜,有学生提问题,说明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有了深入思考。依我深入备课的情况,应该能够应付得了学生的提问,就示意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竣工’的‘竣’不是‘山’字旁,而是‘立’字旁。‘山’字旁的‘峻’是‘崇山峻岭’的‘峻’。”

    这一问题让我猝不及防,没想到学生提的竟是这样的问题,给我原本还在愉悦中期待的心泼了一盆凉水,那一刻,我尴尬不已。学生都很认真地看着我,我扭身看了一下黑板,真是把“竣”写成了“峻”,“对不起,同学们,老师马虎了,把‘竣’字写错了。谢谢这位同学指出老师的错误。”

    虽然学生之间有交头接耳的,但教学环节我依然按部就班进行。讲到课文的后半部分,我又强调了一个词语“推崇”,“‘推崇是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崇’是崇拜、尊敬的意思。注意这个‘崇’,上面是‘山’字,下面是‘宗’,不要与它形近的‘鬼鬼祟祟’的‘祟’字混淆了。”我还顺手把“鬼鬼祟祟”写到了黑板上。

    过了一会,又有一位学生主动举手,我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又是哪个字写错了吧!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什么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站起来的这位学生手里拿着《新华字典》,“老师,‘鬼鬼祟祟’的‘祟’字写得不对,我查了一下字典,‘祟’字上面是‘出’字,下面是‘表示’的‘示’,您写成了‘宗’字。”

    我回头一看,自己又顺着“推崇”的“崇”字,把“鬼鬼祟祟”的“祟”字写成了上面是“出”,下面是“宗”的不是字的字。本来想显摆一下,挽回一下上面写错字的影响,没想到又弄巧成拙了。教室后面坐着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在听我的课,他会怎么看待我这个本科生呢!顿时,我肾上腺激素分泌加快,心跳加速,后背上汗涔涔的。真丢人,真想有孙行者的本领找个地缝钻进去。课堂上有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接下来我讲课的声音都有了颤音,甚至有些结结巴巴。恍惚中终于挨到下课铃响,走下讲台的我身上仍是汗涔涔的。

    一节课竟然写错了两个字,在同一个地方被绊倒两次,看似马虎,实则是自己备课不认真、不仔细,再深入探究,还是自己对汉字对词语积累不够,这是知识上的欠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于是,我找来《新华字典》,从第一页开始看,同时做笔记,收获颇多。上班后,我又把《现代汉语词典》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我提醒自己:在博大精深的汉字面前,请保持谦虚和敬畏,同时关于备课,无论怎么认真备课都不为过。

    我也因此养成了一个习惯,平常看书读报时,看到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字和词语,就查字典查词典,现在有手机,搜索一下更方便。日常上街,我也爱关注商家的门头招牌、广告牌、各种条幅等,发现有错别字,就提醒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曾把发现的一些典型错别字写成文章投给《咬文嚼字》编辑部,还真发表了几篇。

    课堂出错没关系,关键是要从错误中找出原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像作家李娟《我的裁缝店》中写的那样,烙糊了一大片袖子,只好裁下,弄成“马蹄袖”,却更被欣赏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