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文体多样,为设计真实且实用的任务提供了素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一文,条理分明地描绘了由远及近的海滨景致及小城风貌,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尽管本文属于散文体裁,却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情境,挖掘其实用价值,实现从审美鉴赏到创意表达的素养进阶。
我在执教《海滨小城》过程中,以实用性的任务设计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做了如下尝试。
实用性任务设计:代言美景,学以致用
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深层理解。在单元学习之初,我发现学生已在前期学习中对“祖国山河”有一定审美体验,但对单元语文要素“关键语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分析关键语句。因此,基于表达交流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以及学生兴趣偏好,我搭建了“旅者之声视频号”学习平台,并设计如下真实任务情境:同学们,在9月27日的国际旅游日,“年级旅者之声视频号”正式开通,现在向大家征集大好河山的代言作品。代言人们可以用中国画、多媒体创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课本中、自己去过的、自己家乡的美景代言。最终根据年级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选出“精准聚焦团队”“创意设计团队”“卓越代言团队”“数字赋能团队”“魅力代言之星”“最佳风采大使”。让我们成为代言人,探索更多美的地方吧!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如何代言美景”的关键问题中,学习关键语句,在琢磨关键语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中掌握代言技巧,建构方法体系。
“美景代言人”的任务契合新课标精神,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实际运用能力,还通过情境化交流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为学生在真实社会中当代言人做好素养储备。通过以终为始的教学活动,师生主动思考代言标准,明确“讲清楚”“说明白”“绘画有趣”“自信大方”的代言要求,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团队协作与审美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
阅读圈策略运用:情境交互,深度理解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在以“借关键句明段意,做代言人讲美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与《海滨小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受文学魅力;笔者则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掌握关键语句阅读方法。阅读圈的分工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三年级学生独自完成代言任务的难度,通过角色分工,既减轻个体负担,又促进生生相互学习与支持。
在《海滨小城》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掌握寻找关键语句的方法,能进一步理解关键语句在表达段落意思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关键语句概括内容、分析特点,为后续掌握将场景特点表达清楚的代言任务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的教学,师生共同围绕“如何代言海滨小城”的核心问题展开。在“代言庭院”活动中,师生首先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代言团队角色架构。在“如何抓住庭院关键特点”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依托关键语句海报展开学习,在明确关键语句的概括功能后,团队率先确立“特点提取师”角色,其职责是帮助团队定位关键语句,把握小城场景特点;继而确定“材料丰富师”角色,负责挖掘文本细节,补充支持性材料,让小城特点更加立体生动;接着,设置“绘图设计师”角色,负责运用图像化策略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导览图示,助力小城展示;最终,由“热情代言人”整合团队成员提供的内容,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完成小城代言。
学生在阅读圈中的学习是进阶性的,前一个学习活动的成果是后一个活动的资源。通过不断积累和应用,学生逐渐从阅读的不熟练走向熟练,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也在教师使用阅读圈示范代言庭院的过程中,明确代言角色职责,为合作代言其他小城美景做准备。
信息技术融合:借助AI,示范代言
在“为海滨小城代言”的任务中,学生初次尝试围绕文本进行代言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教学中引入AI示范代言,让学生对比自己与AI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反思,在借鉴范例经验中优化代言内容。这是学生学习经验增长的关键节点,也是有效助力其代言能力逐步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海滨小城》时,学生置身于代言人的真实任务情境中,从教师的初步引导到逐步自主运用阅读圈策略,最终系统完成海滨小城各个地点的代言介绍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有效锻炼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增强了审美鉴赏体验。同时,通过团队协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系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