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新论

    实用性文本包括什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袁爱国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上撰文,实用性文本一般可以分为:说明文,如介绍类短文、科普短文、程序或现象说明文、事理阐释说明文、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宣传海报、活动通知、启事、活动安排与计划、问卷、申请书、简历等;新闻报道,如简讯、专题报道等;记叙文,如记录生活的短文、非虚构人物传记等;多模态文本,如菜单、配方、地图、指示牌、广告、图片、表格、网页、电子邮件等。阅读实用性文本时,需要运用推进、提问、推测、确定重点、学习联结以及学习转化等学习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实用性文本以说明文为主,另外收录了少量应用文、记叙文以及多模态文本等。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按照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蜜蜂》《我们奇妙的世界》等。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纸的发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如《赵州桥》《花钟》等,不仅介绍事物的特征,也介绍事物的原理、规律等。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还可分为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纸的发明》《赵州桥》等属于平实说明文。课本中说明文单元中的个别文本的文体兼有散文的特点,如《小虾》《我们奇妙的世界》《火烧云》等,在介绍事物时多运用记叙、描写等手法,这类文本也可以视作生动说明文。

    实用文阅读的两个误区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代顺丽在《语文建设》上撰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教学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实用文的文学化阅读。用文学阅读的方法去教学生阅读实用文,这种教学思路可称为“实用文的文学化阅读”。这样的方法违背了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两部课标都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设为与“文学阅读与写作”相区分的独立任务群,目的就是要突出两个任务群承担着不同的育人任务。《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一本实用的书必须被实用地阅读。无法让一本实用的书被实用地阅读,就是失败的阅读。”据此,实用文被文学化地阅读,当然是失败的。误区二:实用文阅读只是整合信息。实用文是国际公认的信息类文本,整合信息是实用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但实用文阅读不能只是整合信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说:“实用文阅读仅仅是获取‘信息’,而获取信息又被简单地理解为记住一些现成的事实性知识;以为阅读是一件外在于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这显然是浅显的。”

    上述所谈的两个误区,是目前实用文阅读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对实用文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清晰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的设计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浩在《教学与管理》上撰文,实用性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要素包含有效获取信息和有效整合信息。根据信息读取的难易,获取信息可分简单读取和复杂读取。在阅读任务的要求下,简单读取指有效获取在文本中聚焦而明显的有用信息,复杂读取指有效获取文本中零散或隐蔽的有用信息。根据信息整合的难易,整合信息可分受限加工和开放加工。在阅读任务的要求下,受限加工指的是需要整合的信息仅借助教师教学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即可完成,而开放加工还需要借助教师教学重点以外的常识或经验才能有效整合信息。因此,根据对这两个阶段难易程度的区分,可列出四种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的设计模式,即“简单读取—受限加工”“简单读取—开放加工”“复杂读取—受限加工”“复杂读取—开放加工”。其中,“简单读取—开放加工”意味着阅读被弱化,借助文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被放大,更符合跨学科学习范畴内的阅读样态。语文学习任务由六要素构成,即主体行为、达到结果、人际关系、时空情境、语言文字和育人导向。对运用统编教材进行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设计而言,后两个要素相对固定,而前四个要素是设计变量,并受学习任务的情境设计影响。

    (伊哲 辑)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