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花木文化育人课程
让每一朵花儿都尽情绽放
林光雷 张常清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春日里,江苏省沭阳县庙头中心小学一片生机勃勃。学生在花圃里忙碌起来——有的挥锄松土,有的悉心浇水,有的剪枝驱虫,还有的认真撰写观察笔记,俨然一群醉心于园艺的“小园艺师”。

    江苏省沭阳县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学校因地制宜,开展“花木文化育人”系列课题研究,构建以花木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探索基于花木文化的“环境浸润—学科融合—实践体验—文化传承”四位一体跨学科教学路径,实现语文、数学、道法、劳动、艺术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努力达成“让每一朵花儿都尽情绽放”的育人目标。

    以花木之德滋养学生

    自2014年起,学校明确提出“让每一朵花儿都尽情绽放”的特色办学理念,并成立特色学校建设指导小组。小组常态化开展以花木为主题的手工、绘画、书法、红领巾寻访、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汲取花木的灵性,感悟花木的品性。

    指导小组精心设计“向日葵成长记”主题项目式学习。三年级教师将种植过程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比如,播种时,组织学生写下“生命寄语”,并把心愿卡埋入土中;花木生长阶段,组织各班设立“植物医生”岗位,由“植物医生”轮流值班,记录花木生长情况;收获季节,学校开办“种子银行”,鼓励学生收集种子,并共读《小种子》等课外读物。

    学校把教室搬到大自然,建立“天然活动室”,开展知行驱动式学习。各班依托“班花”或“班树”开展主题展示活动。比如,以荷花为“班花”的班级设计“荷花驻我班,花品润心田”活动,通过知荷、赏荷、咏荷、评荷,将荷花精神深深植入学生心田;以松树为“班树”的班级开展“青松傲雪”主题班会课,学生通过观察青松特性,结合古诗鉴赏,自主创作班级品格公约《青松十德》,将植物特性与品德培养自然联系起来,寄情于花木。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充分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花木文化熏陶学生

    学校开辟了占地500平方米的小型植物园,建立生态实验室,种植经济花卉、中草药和四季花木;成立“校园植物基因库”,为开展以花木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四年级学生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测量树木胸径,用科学课知识制作植物标本,结合语文课写作知识完成“树木身份证”主题习作。在“梧桐叶脉探秘”项目中,学生发现不同光照条件下叶脉密度存在差异,明白了植物的叶片形态和特征之所以在不同环境中会有所不同,是生物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学校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设立“校园绿化工作室”,开展问题导向式学习。在学校“校园绿化优化方案”设计大赛中,六年级学生综合考虑植物特性、养护成本、景观效果等因素,创造性地提出“垂直绿化墙”方案,并通过测算日照角度,遴选最适合本地生长的蕨类植物——蜈蚣草,还自行设计自动灌溉系统。该方案被学校采纳实施。

    学校研发“二十四节气中的花木生长”课程。立春时节,开展“寻找校园第一朵花”摄影比赛;清明前后,组织“柳枝编织传情”手工艺活动;立夏时节,校园石榴花红艳似火,学生观察石榴花形态,分析石榴花开花的气候条件,了解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小满时节,学生穿梭在金黄的油菜花田,明白“小满”是农作物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的阶段。通过观察校园花木,学生深刻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花木之美浸润学生

    学校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将花木文化与诗教、美育深度融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低年级“花木的认识与栽培”、中年级“花木的历史与传说”、高年级“花木与《诗经》”等多维度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文化养料。学生通过看花、赏花、种花、画花、写花、诵花、悟花等系列活动,开展深度学习,感悟生命的美好。

    美术教师开设“花木写生”课程,把课堂搬到花园。在“樱花七日”主题创作中,学生连续7天观察樱花从绽放到凋谢的全过程,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不同形态的樱花。学校将这些画作结集成动态画册,作为校庆纪念礼品。

    音乐教师开发“植物交响曲”课程,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节奏创编打击乐曲。学校排演的舞蹈《向阳花开》三部曲在2019年沭阳县中小学教学管理暨特色活动观摩中获得广泛好评。

    学校成立“草木染”社团,成员利用校园里的植物开发天然染料。学生杨茜发现栾树果实可作为金黄色染料。由她设计制作的栾树果扎染围巾成为学校毕业季最受欢迎的礼物。学生周凡琦团队的科普作品《苍洱染韵——来自花乡沭阳的植物染料》在沭阳县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语文教师拓展花木主题课程,形成“欣赏花木美景—感悟花木品质—阅读花木美文—撰写花木作文”的习作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学校定期征集“花木文化”主题习作,开展习作竞赛并择优编印成册,并推荐优秀作品到当地文学刊物发表。学生结合《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创作“采薇”系列文创作品,在沭阳国际花木节展演中广受好评。

    以种花之道启迪学生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征设计劳动清单。

    学校实行“班级责任田”管理制度,确定不同年级、班级负责特定区域的植物养护工作。例如,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学生完成松土、施肥、修剪等系列劳动,期末通过“植物健康评估”后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劳动勋章。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成为班级花木养护责任人后主动承担家里绿植养护工作,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责任感明显增强。

    依托花木主题课程,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启蒙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校园花木经济”模拟课程,让学生参与苗木培育、成本核算、销售策划的全过程。在毕业季鲜花义卖活动中,学生团队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主打品种,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定价策略,最终盈利用于资助山区学校建设“爱心苗圃”。

    为了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幸福感,学校带领学生走进沭阳苏北花卉示范园学习花木扦插、嫁接技术;到邻近的新河镇周圈村学习盆景制作;让学生向父母请教花木生产经营知识;到田间向花农请教花卉种植经验,感受劳动的快乐,实现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养。

    “未来,学校将继续充实、完善‘花木’文化课程群,深化‘花木+’育人模式,构建更具生命力的‘花木’教育生态。”学校负责人董建干信心满满。

    (作者林光雷单位系江苏省沭阳县人民路小学,张常清单位系江苏省沭阳县深圳路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